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6年第4期
编号:12770213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第4期
     〔摘要〕由于儿童言语功能和思维等各方面都处于发展的初期,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以行为问题为主,而攻击性行为表现得尤为突出。对于不同的儿童,或者在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攻击性行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需要结合儿童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考量,及时而准确地发现儿童攻击性行为背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旨在引起家庭、教育部门和全社会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重视,在减少儿童攻击性行为方面作出努力。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儿童心理;亲社会行为;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6)04-0008-03

    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言语、思维、情绪情感等都处于发展形成中,对于很多事件的发生,在他们的认知解读过程中,都会具有不同于成人的显著特点。认知在个体对事件的理解方面具有扩大或者消减的作用,儿童也是如此。同时,他们在情绪情感控制方面,不会像成人那样运用更多的策略,所以,当儿童对或大或小的事件进行认知的时候,就会通过他们的情绪情感直接表现出来,情绪情感的外在表现就是各种各样的动作行为,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动作、行为过程等。
, 百拇医药
    儿童的行为表现大体可分为两种:亲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由于儿童的道德性发展还处于道德他律阶段,不适合使用“反社会行为”这个概念)。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是我们所推崇和认可的,但是不可避免地,在少数儿童身上会发生经常性的攻击性行为,或者在大多数儿童身上会偶尔发生攻击性行为,对于这些攻击性行为的解读和分析,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变化,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在理论和实践中共同促进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健康发展,使得每一位儿童都能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成长为人格完善的社会人。

    一、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概念及分类

    儿童攻击性行为主要是指儿童受到挫折或者是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以愤怒情绪为基础的,以言语和行为为表现方式的,具有固定倾向性的行为。本文将儿童攻击性行为分为以下四类。

    (一)直接言语攻击

    直接言语攻击是指对造成儿童挫折或儿童心理上感受到的使其受挫折的对象(包括人或物)用言语进行的软攻击。这种攻击性行为方式一般多为女性儿童采用,或者是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弱小的一方采用。
, 百拇医药
    (二)直接的行为攻击

    直接的行为攻击是指对造成儿童挫折或儿童心理上感受到的使其受挫折的对象(包括人或物)用直接的、激烈的行为进行的暴力攻击。这种攻击性行为方式一般为男性儿童使用。

    (三)转向攻击

    转向攻击是指言语或行为攻击的对象并非造成儿童挫折或儿童心理上感受到的使其受挫折的对象,而是转移注意力,对其他无关的对象进行攻击。主要发生在以下几种情况下:(1)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弱小的一方可采用的除了直接言语攻击以外的另一种方式;(2)儿童碍于自己的身体不便进行直接攻击;(3)挫折的来源不明,如莫名的烦恼或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引起的情绪冲动,将怒气发泄在无关对象上。

    (四)对自己身体的攻击

    这是一种严重的向内发泄倾向,这类儿童往往具有明显的内归因倾向和社会退缩等症状,需要予以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 http://www.100md.com
    二、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潜在诱因

    (一)儿童的生理、心理症状反应

    儿童大部分的攻击性行为都有其情绪情感基础,他们碍于言语和思维发展状况,只能以攻击性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

    1.儿童潜藏的身体残疾,如耳聋、视力障碍等

    对于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家长和教师未及时发现的致残现象,儿童会表现得特别愤怒,一方面是由于儿童相关知识的缺乏造成的困惑和恐惧引起的愤怒;另一方面,是对于家长和教师的未予以特别关注的态度的愤怒。这些儿童通常通过攻击性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愤怒,目的是引起家长和教师的关注。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在日常的教育中,不断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想法,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家长或教师求助等。

    2.某种欲望未能达成,可能会让年幼的孩子产生挫折或愤怒
, 百拇医药
    由于言语功能和思维功能的限制,儿童在自身的生理欲望和社会欲望受阻时,会不知所措,导致愤怒的产生,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以攻击性行为的方式表现出来。

    3.对家长或教师对待自己的方式不满意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特点,有时候希望被保护,有时候又希望能够被同等对待,那么,在和儿童相处及教育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要把握好度,以适合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以使他们能够感受到作为未成年人应有的安全感和作为独立个体的被认同感。

    4.极度恐惧状态

    在极度恐惧的状态下,儿童会变得更具有攻击性,而且攻击的对象也会泛化。

    (二)家庭中的父母关系状况

    精神分析学认为,儿童时期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对个体整个人生都会发生巨大的影响。原生态家庭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发生作用的机制主要是潜意识和习惯的作用。一方面是原生态家庭中的关系的影响,主要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子女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原生态家庭对儿童的示范性影响、指导性影响和陪伴性影响等。

    夫妻关系和示范性影响是原生态家庭对儿童发生影响的主要方式。夫妻间经常性的暴力相对、恶语相加,及暴力性地处理生活关系和事件,都会成为儿童模仿的对象,并通过认知的加工,进入到潜意识,成为应对生活中各种关系和事件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类似的事件,儿童就会习惯性地运用攻击性的行为来解决。因此,只有在家庭中首先形成和谐愉快的夫妻关系,才能形成融洽的亲子关系和子女间关系,进而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方式产生积极影响。, 百拇医药(梁晓刚 李经天)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