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6年第4期
编号:12771018
开放的自我,开放的课堂(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第4期
     我黯淡地想着这一切,也为这只可怜的黄蜂做了最悲观的预测。然而出乎我的意料,它在数十次尝试后竟成功地飞了出去,只给惊讶的我留下一个潇洒的背影。我忽的转念,谁说我的未来已经注定?谁又说我的以后一定平凡?不去尝试,不去跌倒,不去再次尝试,你又是否有那个资格去定义你的专属人生?我看着它离去的身影,心里露出了微笑。

    是的,它真的只是一只黄蜂。但,就看你用哪种角度去认识它了。在我眼中,它,未尝不是整个世界。

    这个学生,平时作文写得不好,总是自己在自说自话,跟题目没有关系,所以得分总是不高,对写作也没有太大兴趣。这个题目她好像很有想法,当天晚上就发给我电子稿。我看了觉得不错,但是和黄蜂扣得不是很紧,建议她不要游离于黄蜂。第二稿就非常好了,我给了最高分,从此她爱上了写作。

    当黄蜂飞进教室,我们为何而惧?(节选)

    宋昊天
, http://www.100md.com
    十一月中旬,初雪下了过后,天气转冷,也许是因为教室里温暖的吸引,一只黑黄色的昆虫顺着窗缝溜进了教室。它在教室里盘旋着、探索着,终于,有人注意到了它,它也仿佛注意到了我们对它的关注,放低高度从我们头顶无一例外地掠过。引起了同学们的阵阵惊呼,甚至还有些女生忍不住尖叫了出来......我可以肯定它不是所谓的大黄蜂也不是蜜蜂……经过我的查证它是名叫蜂鸟鹰蛾,属于蝶科,以花蜜为食。这些都表明了它对于我们完全不具有威胁,但为什么我们对它的来临如此厌恶或者说对它的到来感到威胁?因为我们对所有未知事物都具有发自内心的恐惧。

    原本安全的蜂鸟蛾在我们恐惧下被认为是危险的黄蜂,可见使我们惊慌的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内心的恐惧。如果把这次的“入侵者”换成一只猫,我们的注意力也会被吸引,但决不存在恐惧,可猫若是攻击我们,其伤害定是大于飞蛾的,恰恰是说明了人们恐惧的对象可能并不危险,但这个对象定是唤起了人们内心中积攒已久的恐惧感,正是应了一句话:“我们惟一应该惧怕的东西就是恐惧自身。”(罗斯福)
, http://www.100md.com
    “一个人可以摧毁自己心中的一切:爱、恨、信仰,甚至怀疑,但是只要他仍在生活,他就无法摧毁恐惧。”这是一位英国作者说过的话,恐惧总是与我们相伴相生,而彻底摆脱恐惧感是不可能的。蛾子掠过头顶的恐惧感使我们的注意力都分散了,连考试低分的沮丧也不复存在了,我们仿佛被一件事吸走了全部精力,而错过的则可能是老师对于失分点的讲解,是下次考试中取得优势的要点。人生也是如此,恐惧感浪费了我们的生命与机遇。

    为了我们的生命更加有意义,我们要战胜恐惧。战胜恐惧就像一场两人马拉松,这场比赛完全是在我们的内心中进行的,而赛道的长度是我们的整段人生,恐惧感将追逐我们,不时地吞没我们。而作为领跑人的我们要保持速度——我们对于生活的希望。只有保持着希望,我们才得以正视恐惧,看清它的步伐,调整我们的速度,平均地运用我们的力量。希望我也可以在恐惧来临之际,停下脚步直视它的瞳孔,看看瞳孔中那抹代表着希望的反光,转身不语,蓄满了力气继续奔跑。

    这是个男生,总是想别出心裁,总也不如所愿,这个题目他想了一晚上,平庸的立意都被自己推翻了,后来确定了这个立意。我看了非常激动,别人都把视角定在黄蜂身上,他却看到了观察者自身的恐惧。由恐惧入手写作,大获成功。

    一草一木一虫都是师,我很感谢张载的“民胞物与”的思想,让我在教育教学中经历了一段摸索之后,发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可以把玉兰花、黄蜂、雾霾、落叶、雪,这些东西都拉来做自己的盟友,和自己一起教学生,这样更有趣也更有效。当然,这是需要很高的智慧的,我现在离这个目标还很远,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作者单位:北京二中,北京,100010)

    编辑/张帆 终校/于 洪, http://www.100md.com(唐中云)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