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保健中心 > 颜色与健康
编号:12767927
关注色彩,关注成效(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第5期
     根据学段特点来设计课件,可以让课件更有针对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聚焦课堂环节,提高课件时效性

    教学设计通常分为导入、过程和总结三个阶段,如果能将色彩选择原则运用到这三个阶段,势必能提升课堂的效率和整体艺术性。

    (一)艳丽色彩和导入的组合

    在心理课堂上,教师经常会在头5分钟进行暖身操活动,原意在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对本课的兴趣。集中注意力是提高记忆力的基础,课堂导入能否抓住学生的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整堂课的效果。因此,在前5分钟的时间,采用色彩艳丽的图片或者明艳的文字进行导入,最能抓人眼球。如,在心理课“美丽的世界”中,笔者展示了世界奇观美景的图片,通过彩色图片渲染,让学生油然生出对大自然的敬佩与喜爱之情。这就是用色彩来达到导入效果。

    (二)朴素色彩和过程的搭配

    课堂中间30分钟左右的时间是知识的传授、交流的生成环节。此时,可采用朴素的色彩搭配,让学生从先前5分钟的兴奋中逐渐冷静下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高效的学习与思考。当然,根据学科要求,依据色彩的心理效应,可对色彩作适当增减。在心理课“谁的想法好又多”中,学生从导入中尝到了创新与发言的甜头,如果继续发言反倒不能让他们有效思考与学习。笔者最开始的做法是改变提问方法,发现虽然氛围冷却下来了,但学生的热情也同时被压下来了。后来,笔者根据色彩心理学在课件上作了改变,将背景替换成深绿色和宝蓝色,没想到学生的情绪真的发生了变化,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安静有了,思考多了。

    (三)中性色彩和归纳的交融

    临近下课的5分钟,学生的注意力最容易分散,如果教师适时改变风格,采用暖色调或鲜明的对比色刺激视觉神经,如,用绿或紫等介于红蓝之间的中性色彩,使学生产生休憩、轻松的情绪,可以避免疲劳,有利于学生记忆效率的提高。例如,在心理课“感恩父母”中,回忆与体验已经让学生筋疲力尽,此时若能够降低色彩刺激,甚至关闭课件让学生闭眼休息,反倒能让情感走向深层,走进心灵。

    依据不同的课堂环节,辅以或明艳或朴素或中性的色彩,不仅让学生学得更加用心,还能让教师在课堂节奏与氛围的调控上更加得心应手。

    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浓妆淡抹总相宜”。教师不仅要充分考虑课件的美观性,还要考虑色彩心理学及其情感因素在课件中的作用,课堂整体色彩的完美搭配就是一场艺术的展示。一个优秀的课件能使学生看得清楚、看得舒适,能让教师教得轻松,讲得舒服,这样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新源小学,厦门,361022)

    编辑/王晶晶 终校/于 洪, http://www.100md.com(苏淑玲)
上一页1 2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保健中心 > 颜色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