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6年第5期
编号:12767754
心育类校本选修课程建设的个性化实践(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第5期
     〔关键词〕心育课堂;校本课程;个性化

    2007年实施高中新课程以来,选修课程建设成为高中学校特色办学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在笔者所在学校,高中新课程实施之前,高一、高二年级各有每周一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校本必修课程。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选修课程门类的增多,已经没有固定的课时向全校或某一年级的学生开设统一的心育课。作为一名专职心育教师,笔者将心育的主阵地从必修课转入选修课,先后主持开发开设了“高中生心身健康教育”“高中生自我管理与开发”“以人为镜”“高中生生涯教育”等校本选修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以“高中生自我管理与开发”“以人为镜”两门课程为例,谈谈对心育类校本选修课程个性化实践的一些体会与思考。

    一、心育类校本选修课程的缘起——“心”有独钟

    课程缘起指的是我们为什么要开这门课程,课程的意义和功能是什么。与必修课程不同的是,选修课程的开发缘起往往更具个性化色彩,与开发教师的专业偏好、关注领域、教学风格乃至独特的工作、生活经历都密切相关,它往往来源于开发者一段时间以来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思考与实践。但是,这种个人化倾向不能偏移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向和规范。
, 百拇医药
    笔者的“高中生自我管理与开发”从2007年开始开设。在此之前两三年,笔者阅读了李开复先生的著作《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让我对人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并萌生了为学生开设一门类似于人生启蒙课的校本课程的想法,课程名称确定为“高中生自我管理与开发”。这几年,在与年幼的儿子相处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切地体悟到自主、自立几乎是每一个人类个体生命的本能,在很多时候,三四岁的孩童就会断然推挡来自大人的援手或规束,他们更愿意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一件事,从中他们能体验到无与伦比的成功和快乐。慢慢地,这种自我成长的心向和努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发强烈,直至有一天,他们完全接过了人生航船的方向盘。当然,每个人生都是由诸多因素综合而成的,由于种种局限,个体的自我探索、自我生长、自我开发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盲目、无序、低效等问题,如果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能获得经过检验的关于人生发展的一些指导、建议、训练等,个体生命的过程质量和结果水平将会有明显不同。这,应该是“高中生自我管理与开发”的价值所在。

    至于“以人为镜”的课程缘起,其实发端于自己的一项略显“庸俗”的业余爱好,我比较喜欢观看《非你莫属》《非诚勿扰》《职来职往》等真人求职交友类电视节目,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期期不落。舞台上的各色人等虽然经过了一定的修饰,但还是让我捕捉到许多真实生动的信息,借此观照到了自己的方方面面,增添了不少对人生的理解和体悟。对于一些精彩难忘的片段,我总会想方设法下载、剪辑、保存进自己的视频资源库,反复品味。在一些选修课程教学中,我偶尔会选用某个视频放映给学生,没想到他们兴趣盎然,远比我苦口婆心地讲解要有效得多。所以,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是不是可以利用这些视频开发开设一门选修课程呢?
, 百拇医药
    当然,开发开设一门选修课程不能完全凭个人的主观愿望或想象,它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科学理论、理念的基础之上。在这一点上,我的两门课程都有充分的心理学依据。如果说“以人为镜”这门课程一开始的想法有些冲动的话,那么经过沉思之后我挖掘出了这些视频资源的内在价值。在心理学上,模仿学习和替代性认识被视为个体自我概念发育成熟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他人他事这些重要成长资源的观察、学习、领悟,个体能更加全面、深刻、细致和多维地认识与发展自己,并在此过程中认识他人、环境,并与之形成协调关系,在一些典型人物、重要事件上更蕴含着个体成长的营养、规律和得失。高中生正处于自我概念逐渐成熟定型的关键阶段,通过有聚焦地学习、领悟、模仿他人可以较好地促进学生的自我概念成熟,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水平。

    二、心育类校本选修课程的目标——更“心”转“行”

    教师开设一门选修课程,总是期待赋予学生一些宝贵的教育营养,总是期待学生能通过修习这门课程发生一些积极、正向的改变,所以确定明确、具体、可操作、可评价的课程目标对于一门选修课程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 http://www.100md.com
    在笔者看来,心育类选修课程的目标框架应该围绕着更“心”转“行”展开,所谓更“心”,即是意识、观念、理念、思维方式等认知层面的转变、更新,转“行”即是指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行动层面的转变、改进,从一种形态提升为另一种形态。总体而言,心育类选修课程的长远目标或是终极目标还是促进个体对自我内外世界的认识、探索、开发,达到内心世界、生活世界的平衡与完善。

    当然,具体到仅关注某一切面的心育选修课,它的目标定位应该更加精准地针对某一或某些更为具体而且具有倾向性的“靶点”,正是这些“靶点”将课程开发的背景、课程内容、实施、评价等课程建设的一系列主要相关关节点有机地串联、整合起来,让一门选修课程绽放出它独特的形态、个性与魅力。

    笔者在定位两门课程的目标时都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总体目标,如“高中生自我管理与开发”课程以“自我管理成就品质人生”为价值取向,旨在进一步增强高中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促进他们的自我探索、自主管理和自我开发,不断提高身心发展水平,增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以人为镜”课程总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在借鉴他人人生得失的过程中获得自我视野、情感、认知、人格的完善以及信息获取、问题思考、书面(口头)表达、团队合作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仅有总体目标不足以保证课程架构的清晰有力,具体目标的确定更需要教师对课程进行融会贯通式的、深入的、系统的思考,真正想清楚该门课程的基本问题,这非常考验教师的思考力,耗费教师的时间精力,但一旦梳理清楚,此后的课程内容、实施策略、评价方式的选用就能有的放矢。例如“以人为镜”课程就将具体目标锁定在以下四个方面:1.能在他人身上获得有助于自我完善及让自己生活得更快乐、更成功、更美好的各种有效信息,开阔自己的人生视野和视角;2.能在吸收和整合这些有效信息的同时有意识、有针对性地修正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足,去除不良意识、行为和习惯,形成优秀的意识、行为与习惯;3.能在学习整合他人经验的同时架构、塑造一个更为协调、平衡和美好的自我;4.在课程学习中增强自己的观察学习、信息梳理、共情体验、总结概括和陈述表达的能力。, 百拇医药(王梁?王焕轶)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