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6年第9期
编号:12832596
道德评价在社会知觉过程中的主导作用(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第9期
     在获取目标对象的特质信息后,个体还需对所收集的信息作出诊断鉴别。由于个体存在着对负性刺激信息的注意偏好,在加工与自身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信息时,如道德特质信息,倾向于优先诊断和排除带有危险信号的信息[21]。Brambilla[9]验证了此观点:当被试搜寻有关道德特质方面的信息时,倾向于采用非对称性驳斥的询问策略(asymmetric disconfirming strategy)。无论被评价对象是内群体还是外群体,个体都倾向于搜集评价对象是否存在违背道德方面的信息,这是一种进化心理上的优势,他人的道德意图对个体生存具有重要价值;相反,在收集有关社交性和能力方面的信息时,被试倾向于采用对称性策略[9]。

    因此,人际知觉过程中,在对他人形成印象的各个阶段,道德比社交性和能力信息对我们如何评价他人更加重要。

    (三)在群际知觉中,同样支持道德的三维模型

    在群际知觉过程中,即在对外群体进行评价时,道德和社交性也是不同的维度。Leach等[18]的研究发现,在对外群体进行肯定性评价时,道德、社交性和能力是不同的维度。在对外群体进行肯定性评价时,三个维度的关系受到群体相对成功(relative group success)的调节作用:对相对成功的内群体进行肯定性评价时,能力大于道德和社交性;对不成功的外群体进行评价时,社交性大于道德和能力,三维模型的拟合指数均优于两维结构。Leach等[22]调查俄罗斯人对车臣人和犹太人的评价,验证在对外群体进行评价时,道德维度不同于社交性维度;Brambilla等[23]研究表明,对陌生外群体形成整体印象时,道德、社交性和能力发挥不同的功能。
, http://www.100md.com
    三、三维结构中强调道德优先的生理机制

    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在第一印象形成的100毫秒内,个体对他人道德特质的判断比依据能力和好感的判断用时更短,即道德信息更容易吸引个体的注意[24]。因为道德特质的注意涉及前颞叶背内侧部杏仁核(amygdala),这一脑组织与知觉潜在危险刺激有关,而知觉潜在的危险刺激对个体的生存有重要意义,所以道德比社交性和能力在知觉他人的意图时更灵敏。

    Van Nunspeet等[25]采用ERPs考察道德和能力在改变对外群体内隐偏见中发挥的不同作用:在启动道德图式后,被试提高了注意(N1,P150和N2)和反应监测水平(N450和ERN),在IAT任务中,被试就会减少出错,导致N450的波幅更大,但启动能力图式时并不会出现此效应。

    四、有关具生认知的研究支持道德与热情来源于不同的身体线索

    来自具生认知的研究也支持了三维结构的合理性,热情和能力来自不同的身体线索。Freddi等[26]通过两项研究发现:对热情的评价与趋近—回避的身体线索有关,对能力的评价与身体垂直运动线索有关。Todorov[27]对面孔社会认知的研究支持了Freddi的观点:热情的评价来源于对面部表情的判断,能力的评价来源于对面部特征所表现出的身体强壮、阳刚性和成熟程度等的判断。而道德与人们身体垂直的空间隐喻有关且在意识和无意识两个层面显现[28]。
, http://www.100md.com
    五、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已有研究大多奉行的是个人主义价值观。个人主义强调个体进入社会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或至少有权利去替自己的利益着想,而无须考量他人的利益。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中,个体的自我是关系自我和社会自我,在评价他人时,强调以德服人,看重人际关系,有必要把道德维度突显出来并加以区分。

    (一)开展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研究

    管健[29]强调,中国文化背景下,在社会知觉维度划分中,道德占据重要位置,起到重要的推动性作用,今后的中国本土化研究应该纳入道德维度。刘建娥[30]以大学生为被试对SCM进行修正与发展,结果发现道德是刻板印象的一个重要维度。陶塑和许燕[31]研究考察我国民众对贫、富群体的刻板印象内容及维度间关系,研究表明个体对贫、富群体的刻板印象内容除能力、热情双维度外,还存在道德维度。任冰洁和崔丽娟[32]探讨了道德评价在中国是否可作为最重要的内群体积极评价指标,结果支持了Leach等的研究:在中国环境下对内群体进行评价时使用三维模型更合理,且道德比能力和社交性更重要。
, http://www.100md.com
    我国历来是人情社会,重视人际交往;同时,中国文化又倡导“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强调道德的重要性,事实上存在“道德”和“社交性”的冲突。用现有的研究结论来解决这个矛盾是值得探索的方向。

    (二)对内部机制的探索

    以往有关三维模型的研究,基本上是针对Fiske提出的两维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普遍适用性和文化差异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认为三维结构更加合理,并且要突出道德维度的重要性。Brambilla[4](2013)的研究探索了道德在群际知觉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内部机制,强调不同的威胁类型对内外群体交往时的中介作用。正如他在研究展望中提到一样,未来的研究还要探索更多可能的内部机制,如道德、社交性和能力所针对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可能是什么?是否有差异?

    (三)开展应用研究

    依据Nunspeet等的研究成果可以启动道德信念来抑制种族刻板印象的激活和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类似的应用研究:首先,对以道德、社交性和能力三维结构为基础的刻板印象研究可以用于探索和改善对特殊群体(如刑满释放人员)的刻板印象。由于他们之前犯过错,社会大众对这个群体会存在负性的刻板印象,有研究把犯罪群体看作是低热情低能力的[8],但是没有区分热情的维度。由于刑满释放人员特殊的身份标签,社会对他们的刻板印象和偏见必然包括道德。还可以从特殊群体本身出发,考察他们的元刻板印象,探讨特殊群体如何被社会边缘化以及需要如何应对[33]。其次,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下,随着时代迁移,在对他人形成印象的过程中,道德、能力和社交性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否会产生变化,尤其是对于处于多元文化价值观冲击的年轻一代和上一代的人的价值观有很大出入,需要有纵向的对比研究。, http://www.100md.com(杨秀飞?舒敏?李伟强)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