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专题11 > 综合信息
编号:12832099
诺丁斯关怀理论视域下的学生智力发展(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第10期
     〔摘要〕智力是教育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学校教育发展史的早期,人们就开始意识到智力与人的自由的关系。本文从诺丁斯关怀理论的视角审视目前的智力观,剖析了目前教育中的学生智力异化的现象:“智力=分数”的理念、应试教育方式为主、“优异成绩”与脆弱的内心等。由此,重新摆正学生智力发展的方向,转变单一的智力观,从应试教育走向关怀教育,对现存智力发展的异化现象学进行理论的解释。

    〔关键词〕智力;诺丁斯;关怀理论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6)10-0015-03

    一、诺丁斯关怀理论及其智力观

    (一)诺丁斯关怀理论

    当代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是关怀伦理学和关怀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诺丁斯基于西方关怀伦理的思想传统,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论。其关怀理论的产生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二战后,美国的教育质量下滑,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价值相对主义盛行。虽有教育改革,但是未见效果,对教育目的的严肃讨论越来越少,教育的经济功能左右了人们的视野,学校成为了为个人职业成功和国家经济繁荣服务的工具。现实生活中,孩子们生活在一个缺乏关心的世界,苦苦寻觅精神家园。同时,由于女权运动的作用,对女性的关心被认为是本能使然。对此,诺丁斯提出,教育必须立足于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
, http://www.100md.com
    诺丁斯适应时代诉求,同时在借鉴存在主义哲学、关心伦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构建了关怀教育理论。以诺丁斯为代表的女性伦理学特别强调关怀的意义,认为关怀和被关怀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人们彼此都需要他人的关怀,需要被理解、被给予、被接受、被尊重和被承认[1]。在教育中,关怀的主体,即教师与学生,以及关怀的途径、内容、情境等方面,形成了相对严密的内容体系及其独特的理论特征。诺丁斯提出,关心是一种观点和态度,它由记忆、情感、能力等多种心理成分构成,并且使各种成分处于被激活的状态[2]。教育是生命间的活动,生命关怀是教育的核心。生命关怀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幸福,幸福的教育是“生命在教育中的诗意栖息”,提出培养关怀型学生、关怀型教师等。

    (二)诺丁斯关怀理论视域下的智力观

    智力是教育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学校教育发展史的早期,人们就开始意识到智力问题,意识到智力与人的自由的关系。开始探讨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知识和经验越来越丰富,而学校教育的时间却很有限,人的精力也有限。人们对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问题越来越重视,把发展智力作为传授知识的目的。
, 百拇医药
    人们对智力的看法干差万别,不同学者站在不同的立场提出不同的智力观。在诺丁斯关怀理论的视域下重新审视智力观,笔者认为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智力发展不单纯是知识的增加,它有多方面能力的体现,智力应该像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那样包括各种各样的能力,有很多例子能说明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有惊人的天赋,却在其他领域平凡甚至平庸;其二,也是本文表达的核心观点,智力应是以仁爱关怀为本质属性的,即其所具有的所有能力都必须不能对他人构成危害,是有助于自己发展,同时能够有助于他人发展,不论其包括哪些类型的能力。社会是一个人与人相互作用的关系网,人的智力必须是体现于社会之中、人与人交往之中。从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的智力也必须是以仁爱关怀为特征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个人的智力可以靠后天的教育得以发展,但是发展智力并不能成为教育的唯一目的。如果教育真的从学生出发,是一个人成长的动力,那么教育的目的就应该是多方面的,而不应该是单一维度的。智力训练不是压倒一切的指导性教育,以关怀为主题的教育对整个人类智能表示了极大的尊重,它不仅仅是一种使人变得善良和可爱的情感,还暗含着对能力的持续不断的追求。本文所提倡的仁爱关怀性智力的发展必然得益于以关怀为主题的教育。
, http://www.100md.com
    二、教育中的学生智力发展的异化

    “异化”(alien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语alienation,有脱离、转让、出卖、受异己力量支配等意思。异化作为哲学概念,其含义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己的活动而发展出自己的对立面,然后这一对立面又作为外在的异己力量反对个体自身。本文认为,学生智力发展的异化就是在功利性教育观念的驱使下,学生智力发展走向了片面性和形式化,最终迷失了教育促进智力发展的本意,扭曲了智力发展的本质。智力发展本是教育中学生发展的理想目标之一,但是却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其表现如下。

    (一)错误的观念:智力=分数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眼前的利益、即时的物欲满足和感官的愉悦,缺乏对未来的长远筹划和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求。在对待智力方面,人们亦是如此。

    对于学校而言,学生考试分数高,学校的升学率就高,各种名誉和优质资源也会随之而来,同时,学校和社会对一个学生的智商高低往往通过考试分数来衡量,通常取得高分的学生被认为智商高,考试成绩低的学生会被认为其智商低。父母往往也持这样的观念,以分数或者在校的排名来判断孩子的智商高低。对于学生而言,今天有个好成绩就意味着未来能过上好日子,至于生活的意义和精神的充盈因为其抽象性而受到忽视。所以,在学校,教师过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教师变成了教书的机器,学生变成了考试的机器。联系师生关系的纽带是分数,而不是人的情感。在家里,大多数父母关心的是孩子的温饱冷暖和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孩子的心理和精神的关怀。

    (二)不当的方式:应试教育

    由于学校教育中智力被无形中用高分数来等价替换,那么学校也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对于学生智力发展的方面,采用了应试教育,的确在很短时间内能够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分数。但是应试教育有很多弊端:应试教育的结果会导致极端的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以学生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教育评价方法,使教师很难把精力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及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发展的每一个方面;偏重学生的分数,偏爱高分学生,这种狭隘的关爱最终会在不知不觉中造就学生极端自私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这不仅蕴涵着专制的危险,而且把师生的发展空间变得封闭化。, 百拇医药(田洵洵)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专题 > 专题11 > 综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