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6年第19期
编号:12946480
班主任,你在班级管理中“共情”了吗?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0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第19期
     〔关键词〕共情;班级管理;共赢

    罗杰斯在《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一书中指出:共情就是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或是站在“一般人”的立场上去想别人“应该”有什么想法和感受,而不是只站在自己的位置去“猜想”问题。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班主任要善于学会“共情”,平心静气地从学生的角度体察、关照学生的心理感受,使自己的管理育人方式为学生接受、领悟,从而收获思想上的“共鸣”、行动上的“共振”。

    一、厚植根基,感受师生仁爱和本真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性,主张班主任作为整个班级的领导者、管理者,其地位高高在上。在这种理念下,许多班主任无视学生是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体,每人都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和观念。因此,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往往是对立的,有人甚至用皇帝与臣民、警察与小偷、医生与病人来比喻当下的师生关系,可见二者关系之僵化、情感之疏远。这样的师生关系很难实现班级良性运转,更不利学生的健康成长。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一直存在着随意性、零散性、应景性的倾向,忽视学生的需求,忽视他们独特的心理特点,只是一味强调统一知识的学习、统一标准的训练、统一榜样的激励……长此以往,教书育人就成了高悬空中的说教,又怎会进入孩子的心灵深处?
, http://www.100md.com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蔽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在这里,共情不失为一剂良方,它可使僵化的师生关系变得融洽、和谐,因为对学生情感的理解和感同身受是赢得学生信任和建立良好关系的最有效途径。因此,班主任要始终从每位学生的立场出发,仔细揣摩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充分利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借用学生的力量,营造氛围、择机交流。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你的诚意,他才能把你当作朋友,彼此才会拥有共同的话题,敞开心扉,产生认知共鸣和情感共鸣。管理,才会顺畅通透;育人,才会丰盈明亮。

    假期中,读到了陈忠实的散文《晶莹的泪珠》。文章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农村的孩子因家庭贫困提出休学一年,这在学校是极其普通的事情,教务处例行询问给予办理就是了。但教务处有个女教师,本能的反应是诧异和惋惜,“白白耽误一年多可惜!”女教师说:“我知道你的名字,也认得你。每个班前三名的学生我都认识。”她将休学证书交给学生后,叮嘱道:“装好,别丢了。明年复学时拿着来找我。”看见学生把休学证书折叠装进了口袋,她又从桌子那边绕过来,将证书掏出来塞进学生书包,说:“明年这时候你一定要来复学。”然后她陪伴学生走出学校大门,并喊了一声“等等”,走过来拍了拍学生的书包:“别把休学证书弄丢了。”此时,学生抬起头来,猛然看见老师那双睫毛很长的眼睛里充满了忧伤的泪水……故事朴素得像白开水一样简洁,但却令人从心底里感动莫名。这,就是共情。
, 百拇医药
    二、构建平台,打造班级活力与生态

    学生是种子,不是瓶子。它需要被激活,而不是被灌满。优秀的班主任定会“借力”,暂时放下自己原有的价值标准,借用学生的大脑思考他们的想法,借用学生的爱心感受他们的情感,始终把他们置于管理的出发点和核心位置。只有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变,班级管理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现实生活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不畅:要么是学生根本不愿意听或不愿意敞开心扉说,要么是班主任一堆大道理往学生耳朵里灌,亦或是学生表面接受内心不服,这种沟通方式的效果可想而知。班主任应当把学生当作成长中的人,换位思考,感知位置,去理解学生的怠慢,包容学生的过错,学会用共情的技巧去倾听、交流。在倾听中,班主任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放低姿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从而大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真切感受到班主任对他的关注、理解、期待。

    在班主任诸多的日常工作中,调整座位是最让人头疼的问题之一。考虑到高中阶段的学生大都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家长和老师难以说服他们,在一次座位调整中,我尝试了一种方法:第一步,请每位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一张座位表,并且不记名自愿上交。第二步,将上交的座位表全部张贴出来,供大家观看比较。第三步,请全体学生综合所有的设计,总结出共有的特点。比如,哪些座位特别抢手,哪些同学是受欢迎的同桌,而哪些座位又是大家避之不及的。第四步,召开班会重点讨论三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座位特别抢手,而另一些则不受欢迎?最受欢迎的同学有哪些共同的特点?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们发现,每个人都希望坐在教室最舒适的位置,都希望同桌是一个能给自己带来正能量的人,她(他)性格温和,成绩优良。你在选择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选择你。当终于意识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会明白,老师在调整座位时的为难;他们会懂得,与其期待遇见一个性格温和、成绩优良的同桌,不如自己努力成为这样一个人。这种基于开放、自主、平等的交流,艺术性地营造了班级师生、同学之间的和谐关系,学生的思想闸门充分打开。班级管理育人有理有据、有血有肉,它不是一种强制,而是一种浸润。
, http://www.100md.com
    三 、呵护品质,给学生以尊重和鼓励

    不是所有的河流都流向大海。班主任要不断地发现、激发、释放和提升学生的优势与潜能,仔细辨别学生处在何种情感状态中,才能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创设一个适合成长的空间。对学生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理想追求,教师要点赞;对于学生的不良兴趣爱好,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教育引导,“任性”不得。

    学生的真情实感只有在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才能得以自然流露和表达。这让我想起了陶行知说过的一句话:“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正如一则新闻报道中所写,母亲问年幼的孩子:“如果妈妈渴了,又没有水,而你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做呢?”孩子想了一会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母亲在失望之余问孩子:“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孩子眨眨眼睛,一脸天真地回答道:“因为我想把最甜的那个给妈妈。”听了这样的回答,恐怕人人都会像母亲一样眼睛里闪动着泪花。可试想,如果母亲不了解一下孩子的真实想法、不去听一听孩子的回答,她怎能收获最后的幸福与感动呢?
, 百拇医药
    四、贵在激励,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和收获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教师不能随心所欲,任意涂抹;他们是一棵棵“瓜苗”,需要顺其自然,遵循其生长规律。面对鲜活多样的学生个体,班主任要尽可能地从学生的价值参照标准,来体会他们是如何思考问题的,内心体验的情绪是什么,并将自己的感受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深深地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亲切和温暖,形成共情认知和共情情感。有了这些情感铺垫,接下来,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向着老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班主任:对文静内向、自觉性强的学生采取正向激励和表扬为主的期待方式;对活泼大胆的学生采用正、反向激励并施,表扬与批评兼有的期待方式;对于有能力但上进心不强的调皮学生,采用激将法,即反向激励,故意对学生表示出不信任或失望,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斗志;对于那些不踏实、粗心、自满的学生,要在表扬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批评,帮助他们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只有理解学生、接纳学生,开诚布公,深入分析他们的心理、学习状况,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有效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共情不仅是一种管理艺术,也是一种教育智慧。所以,聪明的班主任一定要善于运用“共情”:向学生借力,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管理艺术;向学生借爱,理解并尊重学生的渴求;向学生借脑,完善自己的育人智慧。善共情者,方能共赢。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南第一中学,临沂,276300)

    编辑/于 洪 终校/王抒文, http://www.100md.com(姜楠?张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