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保健版 > 休闲生活 > 读书与健康
编号:12943786
还原,为语文阅读教学注入源头活水(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0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第20期
     师(谈话导入):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早晨,“诺曼底”号被撞了,那是一个怎样的场景呀?课文中有这样的文字描述吗?找出来读一读。(学生自主阅读、圈画,教师指名学生发言。)

    出示一:“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出示二:“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上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险些把小艇弄翻了。奥克勒大副和三名二副拼命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师:读一读,想一想,再体会体会,你的眼前看到了什么?

    生1:船上全乱套了,人们都在拼命逃生。

    生2:人们只想到自己的性命,其他的什么也顾不上了。

    师:让我们来看一段电影的视频,也许你看了以后会有更深的感受。
, 百拇医药
    (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一个片段。)

    师: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两段文字,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1:我感觉人们非常害怕,灾难突然降临,死神一下子来到身边,人们一个个逃到甲板上,感觉是多么无助!

    生2:我感觉到场面是那么可怕,人们在灾难面前束手无策,他们是那么渺小。……

    师:看着这样的场面,读着这样的描写,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交流:乱七八糟、不可开交、混乱不堪、恐惧吓人、不可收拾、一塌糊涂、杂乱无章、纷乱如麻……)

    师:是啊,这样的场面真是一片狼藉、混乱不堪呀!

    学生读着文本中的描写,对于场面混乱的感受还只是浅表化、概念化的,而借助媒体对场景的还原,通过对他们感官的刺激,他们的体会才深入到心灵中去,对文本的理解才有了自己独特而富有个性的体验,因为学生们自己并没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当然,成人中也很少有人经历过大灾难或突发性变故,不过成人的生活体验是可以迁移的,生活中的很多积淀、体验是可以从书本或别人的讲述中间接获得的,而学生们还没有这样的能力和经验。因此,在实施这个内容的教学时,我从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截取了一个片段,帮助学生体验那种氛围,感受那种混乱与恐怖,同时也为下文体会船长临危镇定、伟大光辉的形象埋下了伏笔。还原与文本语言相融的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语言的咀嚼品味中揣摩,在场景的画面欣赏中想象,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也能训练学生语言能力。
, 百拇医药
    三、还原语境,身临其境悟其义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道出了语文教学应该意归何处,即引导学生略知圣人意,“日用”文中言,触摸言语作品中积淀下来的鲜活思想,感其趣、悟其心、解其惑、养其气、得其精华。言语作品是作者在特定的语境下言语活动智慧的结晶,语境与言语同时生成,待作品完成,语境则随之消失。而读者阅读的心理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由言语作品到语境生成的逆向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还原语境。读者凭借作品中的语言描述,设身处地像作者那样去想、去说、去写,甚至将自己想象为作品中的人物,让自己的心灵与思想、与作品、与作者相印、相融,最大程度地体验作品中蕴含着的独特思想与情意,进而能更加真切地领会作者如此说、如此写、如此思的奥妙所在。只有“还原语境”才能进入作品的深层结构,揣摩作品的言语意图,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领略到阅读的无限乐趣,生成语境中的言语智慧。

    许多古诗词由于时代遥远,与小学生的生活世界有一定的距离,因此理解起来有相当的难度。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缩短这种时代的距离,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还原诗人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感受诗情,领悟诗境。薛法根老师在教授白居易的《夜雪》时与学生展开对话,将一首小诗演绎得情趣盎然,言意尽得。
, http://www.100md.com
    师:夜雪,就是夜里下雪。当时诗人在哪儿呢?

    生1:诗人应该在窗前看到下雪,不然怎么知道夜里下雪了呢?

    生2:我知道!诗人这时正在床上睡觉。“已讶衾枕冷”中的“衾”和“枕”是说作者正在被窝里睡觉呢!(赞叹声)

    生3:我补充,这还不是一般的冷,是冰冷冰冷的,“讶”就是冷得让人惊讶。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设身处地,像诗人那样地想,像诗人那样地生活了。(众笑)读诗就要体验作者当时的情境。那么,作者在被窝里睡觉,又怎么知道外面下雪了呢?

    生:(争先恐后地)作者被冻醒了,连被子和枕头上都是冰冷的,就知道是下雪了。

    师:雪夜寒气重,衾枕忽觉冷。这是从触觉上知道下雪了。
, 百拇医药
    生:夜里漆黑一片,窗户照理是黑乎乎的。“复见窗户明”是说现在明亮起来了,那是雪光映到窗户上了,不是天亮时的亮光。

    师:对呀,雪光映照在窗户上,泛出白色。这是从视觉上判断下雪了。

    生:诗人从竹子折断的声音中判断下雪了。竹子上积了很多的雪就会折断,“时闻折竹声”,诗人不时地听到竹子折断的声音,就知道下雪了。

    师:显然,折断的是竹梢,或者是整个竹子。这是从听觉上知道下雪了。

    生:诗人说“夜深知雪重”,这个“重”就是积雪压断了竹枝,发出清脆的声音,由此就知道下雪了。

    生:雪积在松枝上的时候,感觉沉甸甸的。风一吹就一颤一颤的,好像很重的样子。(赞叹)

    师:啊,你能凭借生活中的经验来体会这个“重”字,真会读书!这是从知觉上知道下雪了。诗人从“触觉、视觉、听觉、知觉”上判断出这是一场雪,那么,诗人知道这是一场小雪还是大雪呢?

    生:(热烈讨论,略)

    言语作品是作者在特定言语条件下的活动,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爱恨情仇、创作背景都是经过一定语言技巧上的斟酌、推敲、选择、取舍的,而这些都是开启学生阅读智慧和人生哲思的钥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恰到好处地再现某些创作过程,适当地还原语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品味语言的滋味,揣摩作者的内心。, 百拇医药(赵春松)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参见:100md首页 > 保健版 > 休闲生活 > 读书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