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6年第22期
编号:12939801
团体辅导对高中生希望特质培养的理论可行性探究(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1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第22期
     〔摘要〕希望特质是基于将来的一种积极体验,充满希望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而当下中学生中不乏对生活、未来常怀消极感的。Snyder等人的希望理论从结构上对希望作出了分析,认为希望包括三部分:目标、路径思维、动力思维。据此,从帮助个体确立合适的目标、丰富途径策略、锻炼坚定的意志力三方面出发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以培养高中生的希望特质具有理论可行性。

    〔关键词〕 团体辅导;高中生;希望特质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6)22-0019-03

    一、引言

    在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中,常遇到怀消极态度的学生,他们希望特质水平较低,面对挫折和不如意容易气馁,习惯性走向消极情绪和消极行为,对自己、对未来不抱很大希望,积极性和自信心不高,严重的甚至会选择自我放弃、破罐子破摔。希望特质是基于将来的一种积极体验,属于积极心理学范畴。
, 百拇医药
    个别心理辅导,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对来访者的辅导比较有针对性,就辅导效果来说,对学生当下问题的解决和心理情绪的调适有较好的短期效果,但从长远来说效果不持久,当学生再一次陷入问题困境时,其很难变通,可能会再一次前来咨询或者情况会显得更糟。此类个案在我所在学校的全部辅导个案中占一半左右,所以我会组织相关主题的活动课,活动课面向群体数量大,课堂组织形式多样,试图从预防性角度来提高学生们的希望特质水平。但心理辅导课受课堂时间限制,时间通常为40分钟,比较短,学校的排课一般一周或两周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大大削弱了辅导的针对性和连续性。

    在这种情况下,团体心理辅导从辅导人数、辅导时间和辅导形式上来看其针对性、连续性较好,是否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系列的团体心理辅导来培养学生的希望特质呢?

    二、高中生希望特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希望特质是积极心理学的一部分,其作为积极体验中的一种对于个体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国内外关于希望的研究发现,高希望水平的学生表示对取得的学业成就更满意,他们的人际关系也比低希望水平的学生更好[1]。面对来自教师、父母和自己的压力时,在与同龄人做比较时,高希望水平的学生更容易取得学业上的成就,仅以分数和学习来评价学生,会使他们远离学习过程,掩盖了希望和学习的意义。希望与乐观也被认为与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幸福感相关[2]。充满希望、乐观的个体,也会对自己的生活满意,他们能够自发主动地面对和适应周围环境,进行自我完善,与他人建立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容易实现自定的生活目标以及更容易自我接受。
, 百拇医药
    高中生处在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第五阶段,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如果在此阶段,高中生能够拥有较高的希望特质水平,遇人遇事积极处理,自发主动地面对和适应周围环境,进行自我完善,与他人建立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更容易实现自定的生活目标和自我接纳。这将有助于他们安然度过此发展阶段的角色混乱危机,获得更全面的人格发展。

    三、Snyder的希望理论

    早在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和精神医学领域开始关注“希望”这个概念,并从不同角度给希望下了很多定义。本文立足于Snyder和他同事在1991年提出的并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聚焦于目标达成的人制动力理论模型,这一理论认为希望是基于一种交互作用得到的思维的积极动力状态,这种思维包括成功的动力和路径[3]。

    Snyder的希望理论具体包括三个部分。
, 百拇医药
    一是目标,目标是我们心中想要的任何事物、经验或结果。这是希望的核心部分,它既是希望的方向,又是希望的终点,在个体希望的产生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标主要有两种:趋向目标和阻碍目标。趋向目标是以个体想要获得的某个结果为目标,个体会积极地想要接近它;而阻碍目标是个体以阻碍或延迟其不想要的某个结果为目标,个体会因其消极而想逃避。目标可长可短,可大可小,目标设置的适宜程度决定着希望水平的高低,如果人们感知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不会付诸努力去实现它,也就不会出现希望。

    二是路径思维,是一系列有效地达到个人所渴望的目标的方法、策略和有计划、组织的认知操作。负责启动和维持个人行动的动力思维和寻找最佳策略以及此路不通时能够及时变通的路径思维是希望必不可少的两个组成部分。路径思维可以帮助个体通过目标把现在与未来联系起来。高希望的个体更善于创造具体的、思路清楚的实现目标的方法。这就是说希望不仅仅是我们通常所指的高希望水平,充满希望就可以,还要有具体可操作的方法步骤,要有助于目标的达成,而且能够想出更多灵活的、可供选择的实现途径。
, http://www.100md.com
    三是动力思维,是指启动个体行动,并支持个体朝向目标,即使在面临困难时也能持续沿着既定的路径迈进的动机和信念系统,这有点类似于动机。有了目标,有了方法,就要去行动。行动的发起,以及在行动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的坚持不懈,这都需要一个系统来运作,这个就是动力思维。

    根据上面Snyder等人对希望从结构上所作出的分析,从而为个体希望的培养提供了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四、以培养希望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构思

    从心理辅导的目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将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划分为发展型团体心理辅导、调适型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型团体心理辅导[4]。以希望培养为内容和目的的团体心理辅导属于发展型团体辅导,其目的在于更好地认识自己,培养希望特质,迈向自我完善,这与发展型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和主旨是吻合的。根据Snyder的希望理论,我们可利用团体心理辅导丰富多彩的活动,从三方面出发设计系列团体辅导方案来进行希望培养:一、帮助个体确立合适的目标;二、帮助个体丰富途径策略;三、帮助个体锻炼坚定的意志力。

    团体辅导方案从时间顺序上分为三阶段:关系建立阶段、主题实施阶段和团体结束阶段。希望特质的培养主要集中在主题实施阶段。, 百拇医药(姚琼)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