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7年第4期
编号:12976520
儿童的立场(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第4期
     场景3:你咋这么没出息,连这点小事都做不来!

    小飞是个害羞内向的孩子,总是不爱和人交流,即使在家里他也是很安静,经常一个人静静地玩自己喜欢的游戏,和父母也很少有话说。外出时,小飞更是如此,妈妈每次引导儿子与遇见的人打招呼时,小飞都是羞涩地把头扭向一边,理都不理。

    一次,小飞妈带着孩子去参加朋友聚会,有几个孩子与小飞同龄,家长们让小朋友们一起唱歌或跳舞助兴,其他几个小朋友都积极踊跃地参加了活动。可是轮到小飞时,无论父母怎么劝说,小飞都不愿参加,最后被逼急了,小飞逃离了酒店,小飞妈又气又急,怒骂儿子没出息。

    其实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当孩子课堂上不想举手发言或者班級组织的一些活动不想参加时,一些父母便会反复逼迫孩子参加。每当遇到这样的情景,我会很心疼孩子,同时也能理解父母那种“恨铁不成钢”的迫切心情。因为,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活泼外向、积极主动的孩子往往适应环境较快,且很容易被老师或外界认可,而内向怯懦的孩子往往总是安静地向隅而坐,总是属于被忽略的那个群体。那些不懂得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的父母当然会心急难过,有哪个父母看着孩子被忽略不心疼啊。而且在有一些生活阅历的父母眼里,在公众场合表演、发言或与人主动打招呼,都不是什么大事,孩子连这点小事都做不来,真是没出息。
, 百拇医药
    其实,父母之所以会犯这样的错误,仍然是源于父母教育立场的错误,就是站在成人的视角居高临下地看孩子。在成人的世界里,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切都是不值得一提的,因为与成人相比孩子是弱小的、没有什么经验的,成人可以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智慧来塑造孩子,完善孩子。可是,许多成人面对类似的场景时,往往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童年时代的影子,忆起自己儿时那些因被动退缩而失去的机遇和不堪回首的往事。所以,才会那么迫切地想要改变这一切。父母们能否静下心来想一想,如果让自己再回到从前,面对同样的场景,是否当初的行为会发生改变,如果还不能,就请不要急着去改变孩子。时光是最好的教师,它会让孩子在生活的历练中渐渐勇敢、坚强和积极。

    场景4:你看隔壁家的某某……

    在生活中,我们做父母的喜欢给孩子树立各种各样的榜样,榜样树立得好,确实对孩子的成长能起到一定的激励和教化作用。如“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偷光”和“囊萤映雪”等古人勤学苦读的故事,“王郎卧冰”和“黄香温席”等感人至深的古代孝子故事,这些故事许多孩子耳熟能详,而且能潜移默化地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一定积极的影响。身边熟悉的人或事也可以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但是,我们很多家长在给孩子树立榜样时,往往不讲究方法和技巧,把榜样变成攀比对象,不仅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让孩子在攀比中丧失了自信或滋生了嫉妒心,甚至有可能让原本关系很好的一对朋友变成陌生人。
, 百拇医药
    在这方面,许多家长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看隔壁某某学习成绩多优秀,再看看你,跟人家差了一大截”,“你看看某某嘴巴多甜,多讨人喜欢”。俗话说:“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父母一味拿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较,一方面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另一方面还会激发起孩子的愤怒和不满。因为,对于人格尚未形成的孩子来说,他的自我评价很大一部分受成人评价的影响,尤其是关系密切的父母和教师,当孩子习惯性地听到自己某某方面不如别人时,他会自动地将其纳入到对自我的评价体系中。那么,经过父母无休止的比较,他知道父母对自己是非常不满意的,自己在许多方面是不如别人的,自尊心较低的孩子可能会破罐子破摔,反正怎么努力父母都不会满意,不如索性就放弃努力吧。

    二、给父母的建议

    以上几个场景只是家庭教育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例,但也颇能暴露出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会犯错的最根本原因,那就是父母教育孩子不是站在儿童的立场。所有的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其能起作用的重要前提就是要尊重儿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这有点像心理咨询技术中的“来访者中心”技术,做过心理咨询的教师都知道,一个咨询案例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能无条件地尊重和接纳来访者,让来访者信任咨询师,才能充分调动和激发起来访者的潜能。同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只有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和接纳孩子的天性,在平等的立场上对话沟通,孩子才愿意发自内心地认可和接纳父母的教育建议。
, 百拇医药
    可能有的父母会说,我又不是心理学专家,也没有读过几本心理学著作,我怎么会懂得孩子的心理,又如何站在孩子的立场与其沟通。其实,我觉得孩子的情绪体验比较外露,内心世界与成人相比也要简单真实得多,父母想要了解孩子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只要掌握以下两个基本技术,父母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完全可能的。

    (一)要学会尊重

    尊重意味着父母要把孩子当成有自己独特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生活追求和自主性的个体去看待。很多父母无视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特性,总觉得孩子是弱小的,没有什么经验和智慧,无意识中把孩子看作是可以随意涂抹的白纸或任意捏造的橡皮泥。这种错误的养育观,导致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彼此的态度是不对等的,父母居高临下,是命令的传递者,孩子只是被动的执行者。父母应学会尊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同时,这种尊重也给了父母一个可以倾听和理解孩子的绝佳时机。父母如何恰当地向孩子传达自己的尊重,需要注意两点:
, 百拇医药
    一是尊重意味着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要把孩子看成是有着独立人权、情感独立、人格独立的个体,允许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和看法,父母不能随意打断或干涉;

    二是尊重意味着父母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气质类型和个性特点,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行为方式,有优点也有不足,父母不能以完人的标准苛刻地要求和培养孩子,要允许孩子犯错误。

    (二)要学会共情

    共情是心理咨询常用的一个技术,又称之为投情、神入、同理心、通情达理或设身处地等。按照心理学家罗杰斯的观点,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对于父母来说,能否与孩子共情,是决定父母能否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关键。对于父母来说,正确使用共情有两个小技巧:

    一是父母要走出自己的成人世界,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处境中来感受他(她)的喜怒哀乐,感受越深入,共情的层次就会越高,越能够得到孩子情感上的共鸣。如果觉得有困难的话,父母可以借助于回忆,重拾自己的童年经验,来帮助加深对孩子的理解。
, http://www.100md.com
    二是父母可以巧妙借助躯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共情,如孩子伤心时一个温暖的拥抱,参赛场上一个激励的手势,考试不理想时一个无言的抚摸……这些躯体语言无声胜有声,会让孩子体会到父母是懂自己,爱自己的。

    最后借用几米的漫画《我不是完美的小孩》的片段来结束本文。“大人通常搞不懂什么是孩子真正的样子,孩子通常也搞不懂什么是爸妈真正的样子,所以大家才能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大人希望小孩能按照他们的希望,长成一个令人羡慕的模范儿童……大人都说孩子的天空无限宽广,难道大人和小孩的天空不一样吗?小孩闭上眼睛,看见花、看见梦、看见希望。大人闭上眼睛,睡着了……大人觉得《金刚经》比较厉害,小孩觉得金刚比较酷,当我为你歌唱时,请别挑剔我五音不全。当我为你写诗时,请别嫌弃我言语乏味。当我为你跳舞时,请别嘲笑我四肢僵硬。请告诉我,只要是我为你做的一切,全都令你感到幸福。”

    其实,孩子都是天真烂漫且又充满正能量的,为了让父母接纳自己、认可自己,他们也是绞尽脑汁去展现自己美好的一面。如果父母能够站在儿童的立场,用儿童的视角看问题,就能看到孩子产生问题的真正原因,就能够体会到孩子内心积极向上的力量。只要父母别嫌弃孩子,别用成人的标准来苛求孩子,每个孩子都能成长得健康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省运河高等师范学校,邳州,221300)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 http://www.100md.com(叶慎花)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