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7年第8期
编号:12999277
儿童同伴侵害研究述评及展望(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4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第8期
     〔摘要〕同伴侵害是指个体受到同伴攻击的经历,包括身体侵害、言语侵害、关系侵害及财物侵害四种类型。研究表明,同伴侵害会给儿童带来多方面的伤害,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对近十年国内同伴侵害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全面介绍了同伴侵害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危害,并在分析已有研究的不足的基础上对未来同伴侵害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求为儿童同伴侵害的预防与干预提供理论指导及依据。

    〔关键词〕同伴侵害;研究述评;展望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08-0004-04

    一、引言

    同伴和家庭是儿童发展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关于药物成瘾的一项研究表明,当父母吸食毒品而朋友不吸时,青少年吸食的数量仅为17%;但当同伴吸食毒品而父母不吸食时,青少年吸食的比率则高达56%。由此可见,同伴对青少年的影响作用非常大。近些年,同伴侵害作为对儿童成长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的重要因素,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同伴侵害不仅严重影响受侵害者身心的健康发展,还会对攻击者、旁观者的人格及学习成绩产生消极效应[1]。有关研究也表明,遭受到多重侵害的儿童在理解记忆任务中的表现更差,且表现出较差的生态学执行功能[2]。本文旨在通过对近十年儿童同伴侵害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全面介绍同伴侵害的概念特点、影响因素及可能产生的危害,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已有研究的不足,对同伴侵害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为儿童侵害行为的有效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 百拇医药
    二、同伴侵害的概念和特点

    (一)同伴侵害的概念

    同伴侵害在国外的研究中经常使用peer victi-mization和peer harassment两种表达方式,近几年国内研究者大多选用前者。国内外关于同伴侵害的研究因其关注点不同,所进行的定义也各不相同。Beran和 Violato[3]提出,同伴侵害(peer harassment)是一种来自同伴的攻击行为,包括身体侵害、言语侵害以及社会疏离行为三种类型。而中国一项对3~5岁幼儿的研究发现,侵害的类型不仅包括身体侵害、言语侵害和关系侵害,还包括财物侵害[4],这是与国外研究有所区别之处。

    本文根据以往研究,对同伴侵害采用如下定义:同伴侵害(peer victimization)是指个体受到同伴攻击的经历,包括身体侵害、言语侵害、关系侵害及财物侵害四种类型。另外,早期对同伴侵害的探讨大多源于攻击或欺负的研究,但侵害與攻击还是有所差别的,侵害更加关注受侵害的个体及其经历的发生发展,而受侵害者和受攻击者也并不是完全相同,受侵害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受攻击者中的一类[4]。
, 百拇医药
    (二)同伴侵害的特点

    1.同伴侵害的普遍性

    由于早期对同伴侵害的研究未从攻击和欺负等研究中分离开来,对同伴侵害的定义与研究方式各有不同,其研究结果也自然有所不同,但诸多研究均表明,同伴侵害行为的发生具有普遍性。我国一项研究发现超过70%的儿童曾受到过身体、关系等方面的同伴侵害,在童年中期约2%的儿童频繁遭受关系侵害,约10%的儿童频繁遭受身体侵害[5]。对儿童早期同伴侵害的观察研究也发现,同伴侵害是幼儿和小学一年级普遍存在的现象[6]。其中,对于3~5岁间的幼儿来说,其身体侵害相比言语关系、财物侵害发生得更为频繁[4]。

    2.同伴侵害的稳定性

    同伴侵害的稳定性是指受侵害个体在群体中所处地位是否保持不变。有研究表明,身体侵害和关系侵害呈现中等程度的稳定性,其中,身体侵害的个体差异早在童年早期就已变得稳定,在童年早期就表现出高水平身体侵害的个体在其后的发展历程中很难改变其受侵害地位[7]。因此,同伴侵害的这一特点提醒我们,应对儿童早期的同伴侵害予以及时关注,防微杜渐,以避免同伴侵害对儿童造成长久持续性的伤害。
, http://www.100md.com
    三、同伴侵害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行为

    儿童社会行为会对其与同伴的互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退缩、内向或攻击性个体往往不受到同伴的欢迎,受到排斥,并有可能伴随同伴侵害,而同伴侵害行为又会使得同伴排斥行为加剧[8],产生一种恶性循环。表现出害羞—敏感行为、攻击—破坏行为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身体侵害,且相对于身体侵害,表现出行为缺陷的青少年更容易遭受关系侵害[9]。另外,董会芹和张文新[10]对575名青少年同伴侵害的研究表明,问题行为在儿童社会能力和半年后身体侵害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二)学业成就

    在我国,无论是家长、学校还是社会都非常看重儿童的学习成绩,对好学生的衡量标准也很大程度的偏向对学习的评定,而这种重学业的价值观常常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班级中学习成绩好往往是儿童受到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学业不良的儿童很可能因此受到群体的拒绝,甚至处于同伴侵害的危险当中[9]。
, http://www.100md.com
    (三)人际关系

    一般情况下,能够建立积极人际关系的儿童,往往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技能,使其与同伴较少面对矛盾及冲突的场面,同时,处于社交有利地位的个体,为了维持其自身形象也会较少表现出攻击性行为[11]。而消极的人际关系则会导致儿童面临群体的否定,并受到同伴的排斥与侵害。

    (四)性别

    苑春永,邵爱惠和梁丽婵[8]等人对766名初中生进行了为期三年的交叉滞后研究,结果发现早期同伴排斥可以预测随后的同伴侵害,早期同伴侵害也可以预测随后的同伴排斥。但这两种作用模式都受到性别的调节,对女生来说,初一的同伴侵害影响初二的不爱社交;对男生来说,早期同伴侵害对随后的不爱社交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张文新,陈亮和纪林芹[12]等对小学儿童的研究表明,男生的身体侵害与关系侵害水平均显著高于女生,与身体侵害相比,关系侵害的性别差异程度较小。但是,也有研究发现,同伴侵害的一般发展趋势中男女儿童表现出很大的一致性,而非差异性[7]。, http://www.100md.com(何丹)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