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7年第31期
编号:13214986
沟通姿态对初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1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第31期
沟通姿态对初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

     〔摘要〕为了探讨初中生对父母、对同伴的沟通姿态对其同伴关系的影响以及初中生对同伴的沟通姿态在其对父母沟通与同伴关系两者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广州市八所初中学校的383名初一至初三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无论是与父母还是同伴的沟通过程中,初中生都不倾向使用不一致的沟通姿态;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使用指责型沟通。初中生沟通姿态表现出不同的年级发展特点:年级越低越倾向使用指责型沟通,年级越高越倾向使用超理智型沟通。初中生同伴关系基本良好,初一到初二的同伴关系水平有所下降,到初三阶段开始回升。初中生对父母采用不一致沟通的倾向性越高,则对同伴采用不一致沟通的倾向性也越高。初中生越倾向对父母使用打岔、指责沟通或越倾向对同伴使用打岔、指责、讨好沟通姿态,则其同伴关系越差。初中生对父母打岔的沟通姿态不能直接影响其同伴关系,而是通过两种途径(对父亲打岔→对同伴打岔→同伴关系;对母亲打岔→对同伴打岔→同伴关系)间接对其产生影响。

    〔关键词〕初中生;沟通姿态;同伴关系
, http://www.100md.com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31-0004-09

    一、问题提出

    初中阶段是个体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在此期间青少年不仅有生理、心理、智力等方面的重大发展,反映在社会关系上,也呈现出全新的人际交往模式——青少年逐渐疏远了与父母的交往而更多地走到同伴中去,而发展起来的同伴关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1]。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2]。前人研究发现同伴关系从来都不是一个单一的、简单的维度,在青少年同伴关系发展的过程中或轻或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同伴关系问题。有的青少年只存在偶发性的同伴矛盾,而有的却长期存在同伴关系状况较差的问题。

    对同伴关系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其后,同伴关系的研究在70年代后获得了迅速的繁荣发展。然则直至8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才逐步研究我国的初中生同伴关系。现阶段,关于青少年同伴关系的研究已经十分丰富,而专门针对初中生同伴关系的研究亦不在少数。对于初中生同伴关系的研究中,部分学者主要着眼于对同伴关系在性别、年龄等人口学变量上的研究;部分学者从个体的内部因素着手进行分析,如个体自身与他人交往的意愿、学业成绩、社会行为等对同伴关系的影响;另一部分学者则着眼于外部因素,如家庭的影响等去探讨这些变量对同伴关系的影响。
, 百拇医药
    前人研究发现,良好的同伴关系有赖于良好的沟通,沟通也是维持良好同伴关系的因素。研究者在探究人际与沟通的相关理论时发现,个体所运用的沟通姿态能反映出人们的人际行为,透过沟通姿态也能呈现出人际间是否平衡的关系,并传达或展现出个人的内在姿态。沟通姿态是萨提亚模式的关键概念“生存沟通姿态”的简称,指的是个体与他人沟通过程中采用的直接方式和基本行为[3]。沟通姿态可分为一致型与不一致型。其中不一致的沟通姿态包含四种类型,分别是: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和打岔型。现阶段,国外学者对萨提亚沟通姿态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对萨提亚沟通姿态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以及部分学者利用萨提亚沟通姿态的治疗技术对各人类群体进行的实践研究。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萨提亚沟通姿态相关研究更为成熟,港台学者们设计了符合自己研究需要的团体辅导方案,以促进人际沟通与改善人际关系为目的开展针对不同群体的团体辅导。大陆地区研究萨提亚沟通姿态的时间稍晚,但也在不断丰富当中。国内学者对萨提亚沟通姿态的研究主要是从对萨提亚沟通姿态理论和技术研究、个案辅导、团体干预这三个方面进行的。
, http://www.100md.com
    著名的家庭治疗师萨提亚女士认为家庭系统是影响个人发展沟通姿态的核心来源,不一致的沟通姿态源自人们自小所习惯的家庭环境以及父母之间彼此的互动模式。人们是在家庭中開始学习到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从出生的那一刹那起,就形成了最基本、最原初的三角关系:母亲、父亲、孩子。由于家庭是个人在生命中所参与的所有系统中的第一个,可能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一个,因此最初的三角关系对个人和重要他人的互动模式有深远的影响。学者们认为,个人的沟通姿态受到家庭环境因素和家庭规条所影响,个人在原生家庭与父母的互动中学会了如何应对,如何求生存,也就是学会了采用哪种沟通姿态。但是随着个体不断成长,人际交往圈也不断向外围发展,圈内连接也多变复杂,个体在处理与他人(教师、长辈、同伴等)关系时,依然会自然且不自知地采用在原始亲密关系当中所学会的沟通姿态,也就是说会利用和父母互动中学会的沟通姿态和他人交流,进而建立关系[4]。

    综上可知,个体对父母的沟通姿态、个体对同伴的沟通姿态与个体的同伴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原生家庭中个体和父母的互动与青少年对同伴的沟通姿态密切相关,而沟通姿态能呈现出人际间是否平衡的关系。青少年在原生家庭中与父母的互动中学会了采用哪种沟通姿态。因此,个体在处理与他人关系时,仍会不自觉地沿用与父母沟通的方式,与他人互动,从而建立自己与他人的同伴关系。然而,至今国内仍未见研究直接探索萨提亚模式所强调的个体在原生家庭习得的沟通姿态与人际关系的关联性是否与其理论相符。基于上述理论,本研究将选取刚刚步入青少年阶段的初中生作为被试,试图探讨以下问题:(1)初中生对父母的沟通姿态与其对同伴沟通姿态之间的关系;(2)初中生对父母沟通姿态与其同伴关系之间的关系;(3)初中生对同伴沟通姿态与其同伴关系之间的关系;(4)初中生对父母沟通姿态对其同伴关系的影响机制。本研究主要假设如下:(1)初中生对父母的沟通姿态可以正向预测其对同伴的沟通姿态;(2)初中生对父母、对同伴的不一致沟通姿态均可以负向预测其同伴关系;(3)初中生对同伴沟通姿态在其对父母的沟通姿态与其同伴关系之间起着中介作用(见图1)。, 百拇医药(黄国琼)
1 2 3 4 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