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7年第34期
编号:13207898
留守儿童的需要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2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第34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留守儿童人数逐渐增多,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也日益丰富。本研究以巫山县的72名留守儿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访谈的方法,探究留守儿童的心理需要。结果发现留守儿童最典型的需要是爱的需要、自我分化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并且发现榜样和兴趣对留守儿童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最后,本研究提出了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建议,以期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需要;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34-0054-04

    留守儿童一词出现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主要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或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范先佐[1]提出,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屬于留守儿童范畴。江荣华[2]提出的留守儿童概念,相对于范先佐加入了儿童年龄的限制,即16岁以下。
, 百拇医药
    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增加。根据200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人。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260.97万人,这较之于2010年增加了93.79万[3]。据2014年“五普”资料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近4000万人,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7%~26%;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4]。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农村留守儿童存在诸多的心理适应问题,其中外化问题(如学业违纪、攻击等)和内化问题(如孤独等)尤为突出[5]。所以,留守儿童的心理研究至关重要。

    留守儿童的研究视角很多,在已有的留守儿童研究中,以专家视角、媒体视角、政府视角等居多,恰恰忽略了留守儿童这一重要的自我视角:在父母外出打工期间,留守儿童遇到了哪些困难和资源的缺乏?留守儿童自身如何诠释或理解需要?留守儿童应该是需要研究的主体,我们应该在研究中充分尊重留守儿童的主动地位和权利,用孩子自身的情感表达和叙述,借助专业的分析来真正理解孩子的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生理的需要。本文通过访谈留守儿童的愿望,探讨留守儿童迫切的心理需要,从而提出可行的指导意见。
, 百拇医药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目的性抽样,在街道和学校的帮助下,分别在重庆市巫山县进行了72个个案访谈,访谈对象为巫山县建平乡、两坪乡和大昌镇的留守儿童。

    (一)被试

    在选取的72名留守儿童中,男37人,女35人;年龄分布在4~16岁之间;留守儿童的家中照料者为父母一方(31人)或爷爷奶奶、外婆外公(40人),另有1人由姑父母照料;72名被调研的留守儿童中,有27名为独生子女,占总人数的37.5%,有45名为非独生子女;所有儿童均为汉族。

    (二)访谈内容

    本研究的访谈内容是基于“留守儿童千人圆梦”调研活动。在实施正式访谈之前,所有访谈者进行讨论,形成了访谈实施的正式提纲(访谈内容大概包括:被访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照料者,儿童对未来职业的构想,儿童现在想要的物质上的帮助)。根据访谈实际进展情况,访谈者在整个访谈过程中灵活提出上述访谈提纲中所设置的问题,来获得所需要信息。如果被试在交谈中提供了所设置问题以外的有价值的信息,访谈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追问,以获取额外信息。
, http://www.100md.com
    (三)访谈的实施

    访谈者为本科在读学生。在访谈之前,首先进行培训,以保证访谈标准的一致性和访谈的成功实施;其次,每名访谈者一次访谈一名被试,用笔记本记录有用的信息;最后,由访谈者对自己所做的访谈进行逐字转录,形成电子文档。

    二、结果与分析

    对所有的电子文档进行分析。最终形成了两个主题:(1)被访留守儿童的精神愿望(与兴趣有关,与爱有关,与榜样有关);(2)被访留守儿童的物质愿望(与兴趣有关,与爱有关,与自我提升有关)。在访谈过程中,谈及儿童未来的理想和愿望时,很多儿童会说“我想当老师,可以给小朋友们传授知识”“我想做警察,抓坏人”“我喜欢跑步,打篮球,所以我要做运动员”;还有人说“我要做公司老板,这样就可以有大房子,把爸爸妈妈接来一起住”。由于我们给予儿童们的帮助只能在物质方面,所以我们在询问儿童最需要的物质帮助时,有儿童说“妈妈身体不好,我想给妈妈买牛奶”“我喜欢打篮球,但是奶奶没钱给我买”“我很想了解更多的知识,想看更多的书”。从这些访谈得到的内容中,归纳出留守儿童内心的需要集中在:爱的需要、自我分化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可以看出,榜样和兴趣对儿童的自我发展的重要性,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缺乏父母的陪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 百拇医药
    (一)爱的需要

    爱是一种心理情感的反映,是个体对与外界事物及他人结合的渴望。弗洛姆认为,爱是人的一种迫切地与他人结合的需要,爱是人类精神健全的依赖,爱是一种亲密的情感和关系。马斯洛认为,人有社交的需求,即归属与爱的需要,它是指个人渴望得到社交团体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的需要。留守儿童长期处于与父母分离的状态,父母对留守儿童表达爱的机会和途径十分有限。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父母通常以电话、礼物、金钱等有限的方式表达其对孩子的爱和关心。同时,由于该地区的留守儿童人数较多,学校也会组织儿童给外出的父母打电话。叶敬忠、孟祥丹[6]研究发现,电话是外出务工父母和孩子交流的常用通信工具,但是电话沟通的内容基本是围绕学习好不好、是否按时吃饭等表面、浅显的话题,并不能起到爱的表达和情感沟通的效果,因此父母与留守儿童无法进行正常的亲子交流,留守儿童长期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也无法正常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渴望父母的陪伴和亲近的关爱。, 百拇医药(谭蔓)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