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7年第34期
编号:13208599
对话孩子的死亡“威胁”(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2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第34期
     比如家长可以这样回应:“你这样说妈妈真的是要吓死了,我心里很难过啊,绝对不是要逼你,我们争吵的这件事情它肯定是可以商量和解决的,而你轻易拿自己这么宝贵的生命来做赌注,你太低估妈妈对你的爱了!”

    如果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这样回应:“你会这样说老师听了真的是又害怕又心疼,我前面可能没有很好地听你讲话,让你很无奈,甚至绝望,但你要知道,任何事情都不值得拿你的生命来谈判,我们给彼此一个机会,好好说可以吗?”

    (三)好好说话,稳住对方的情绪,确保回到安全区域

    他不会因为你一两句话就把自己的狠话收回来,所以这期间,你一定要控制住他的情绪,不让他再次激动,稳住对方为前提,你可以流泪哭泣,但是不要哭诉和质问,多表达自己的伤心难过和希望解决问题的意愿,一直看着对方讲话,等他姿态缓和,再要求他回到安全的区域讲话,甚至必要的时候请第三个人迅速制服他到安全的区域。在他抵抗期间不打骂,紧紧抱住对方,表达心疼和后怕,一直等到他冷静下来为止。

    (四)事后沟通,寻找替代行为来打破僵局

    情绪都有一个冷却的过程,缓和下来之后原来争执的事情还是要处理,各退一步或是请第三方介入,协商出双方都同意的结果。处理好后一定要跟孩子就这件事进行沟通,不能就这么过去了,要郑重其事地告诉他,他的生命有多重要,任何问题都有处理的方法,绝对不需要“以死相逼”,必要的时候做个约定,当他觉得真的跟你没法沟通,谈不拢的时候,可以拿出一个什么物件来宣告“休庭”,等双方冷静了或者是第三方到场了再继续谈判。

    四、结语

    我们都害怕失控,都想把重要的事情或生命中重要的人紧紧握在手中,但凡事有個度,尤其面对的是一个有思想的独立个体。当你的孩子或学生以这么决绝的方式跟你对话的时候,赶紧悬崖勒马,想一想自己曾经错过了多少个好好沟通的机会。曾经有位家长对我说过一句话:“老师,我真的是一点都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他从来不听我说话。”当我要求他重复多次后,他还是没有意识到这句话存在的悖论:你想要了解你的小孩,不是应该你听他说话吗?当孩子感受不到你的尊重和理解时,他会藏起那个意识不断强大的自己,也许等到你发现的时候,心的距离已经拉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也告诉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光有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并不足以支撑我们发展出理想的自己,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的满足,才会使自我实现的需要发挥出更强大的力量。

    当然,我们的教养方式、教学方式想要更改也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胜在还有机会改进,谁和谁的相遇不是一场较量、一次磨炼呢?一切的一切,都只为活得更好。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泉市第一中学,龙泉,323700)

    编辑/丁 尧 终校/王 桢, http://www.100md.com(陈秀敏)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