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8年第2期
编号:13203211
“老大”的华丽转身(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第2期
     在上述案例中,发现学生的这些行为后,我首先找的是学生本人。询问他对自己弟弟妹妹的看法,得到的多数是抱怨,表示弟弟妹妹抢夺了他的地位。之后,我会同他讲述在他小时候爸爸妈妈也这样关心他,帮助他,因为小时候他很多事情不能独自完成,现在的弟弟妹妹就是当时的他。而这种对话是通过问答式进行,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在回忆中作答,为之后的心理引导形成自我铺垫。

    接着我找到孩子家长(其中多数为妈妈),询问家长是否在第二个孩子出生后对“老大”的关注减少,回答基本是肯定的。紧接着,我会向家长解释孩子的不良行为是源于这种注意力减少,希望家长能够与孩子来一次“坦白对话”。我将孩子叫到家长面前,家长会问孩子是否嫉妒弟弟妹妹等问题,并表示爸爸妈妈并没有因为弟弟妹妹而不爱他。在学生自我铺垫和家长坦白后,我会希望家长能够抱抱孩子(多数家长其实不需要我引导,会自己主动拥抱孩子,处于一种歉疚的状态)。然后,我会提醒家长,多关注孩子的表现,一发现进步就给予表扬,如果他能和弟弟妹妹融洽相处甚至帮助弟弟妹妹,要给予奖励。语言表扬和物质奖励帮助孩子强化积极行为。每天孩子放学回家,父母可以先抱他一下或者摸摸“老大”。在细小的改变中,孩子的安全感又会重新回来,对弟弟妹妹的嫉妒心也会逐渐消失。

    (二)增加自信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4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