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8年第6期
编号:13239387
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性的调查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第6期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以后,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生活跨越到以听、说、读、写为主的学生生活,学习变得系统化了,对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学习过程不再像幼儿园阶段那样轻松,这也是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學面临的最大的适应问题之一。

    幼儿园教育方面,教师可以带即将进入小学学习的学前儿童参观小学,提前让幼儿了解小学学习生活的基本情况和规章制度,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针对小学和幼儿园学习的差异,教师应设置过渡性学习内容,在教学内容上应重点培养儿童课堂上注意力集中与倾听的习惯,做好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的衔接。幼儿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家庭作业或学习任务的方式来培养幼儿完成学习任务的意识,让幼儿逐渐养成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但是,幼儿教师不可以为了让儿童更快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而直接以小学生的教学管理方式和内容进行教学[2]。

    小学教育方面,虽然现在大多数的小学教师已经认识到对小学生的教育应该是行为习惯养成等综合素质方面的教育,但是实际情况中,小学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2]。小学一年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应该注重对儿童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知识,更要观察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例如该做笔记的时候提醒学生要做好笔记,并且明确告诉儿童用什么样的方式、怎样标注,还要随时检查每个儿童是否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对表现好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及时的表扬[3]。对于学习方法不科学的儿童,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并且反馈给家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理解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 百拇医药
    家庭教育方面,家长要多花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做作业或者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教给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及时,比如写字的姿势。父母经常有效地陪伴孩子做作业会提高孩子做作业的质量,有利于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

    (二)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更多是为幼儿入学做心理准备,导致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明显不足,尤其是有些家长溺爱孩子,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性比较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不够强,进入小学后容易出现适应困难。因此,有意识地锻炼儿童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儿童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有利于儿童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幼儿园教育方面,针对大班幼儿,教师可以适当给增加一些有难度的任务要求幼儿完成,比如要求幼儿回家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完成一项需要坚持一个星期以上的任务,任务可以是学习方面的,也可以是生活方面的,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坚持性。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些需要严格遵守行为规则的活动或游戏来提高儿童遵守规则的意识,在活动中要求幼儿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学会约束自己。
, 百拇医药
    小学教育方面,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如要求学生课堂上能够控制自己,不随便走动,不和同学说悄悄话。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一些义务劳动和体育锻炼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应该多给孩子提供自我服务的机会,孩子能做的事情都让孩子自己做,减少孩子对大人的依赖。比如让孩子自己整理学习工具,自己洗衣服、洗袜子等,来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当孩子碰到困难拒绝完成任务时,家长应该引导孩子自己寻找办法而不是包办替代。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小学一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学习方式的转变

    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相对于小学生活来说更加轻松,在幼儿园,幼儿有比较充足的午休时间,作息制度和学习内容比较轻松。在小学,上课下课时间比较严格,相对于幼儿园,小学校园环境可能更大,教师和学生更多,这都会给儿童带来不适应问题。从客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可以帮助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 百拇医药
    学校方面,首先,为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创设一个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营造温馨的班级气氛,缩小环境的差距,让其能够减少心理落差。其次,通过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来控制课堂物质和心理环境,形成轻松有趣的课堂学习氛围,避免吵闹无序的学习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5]。再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幼儿园,幼儿与老师接触非常紧密,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照顾比较全面,而在小学,教师尤其是注重教学成绩的教师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导致有些孩子比较害怕小学老师,产生压力,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6]。因此,小学一年级老师在教学中应该给予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多表扬少批评,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最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教师除了课堂教学,还应观察学生的同伴关系情况,对那些不喜欢跟同学说话,或者不受同伴欢迎的学生应跟踪了解,查明原因,给予及时沟通和帮助。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有利于同伴关系建立的集体活动或者团体心理辅导来促进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友谊。

    家长应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轻松的学习环境以及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长应引导孩子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不应该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打扰孩子,既不能对孩子的学习放任不管,也不能要求过于严格,给孩子造成学习压力。家长还应发挥榜样作用,在学习上给予孩子良好的示范。在孩子学习时,如果家长在一边玩手机、看电视、打牌等都会对孩子学习造成不良影响。另外,作为父母应该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波动,了解孩子面临哪些具体的问题和困惑,及时帮助孩子疏导不良情绪。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张亚丽.幼小衔接视角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现状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2]杨文.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3(8):61-63.

    [3]孙丽颖.促进一年级学生好习惯养成的小妙招[J].科教导刊2016(3):132-133.

    [4]陈雪飞.父母陪伴与小学生完成作业质量的关系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5(4):116-119.

    [5]徐兰.幼小衔接视角下一年级教师课堂管理策略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2.

    [6]栾萍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1(26):161-162.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曲靖,655011)

    编辑/于 洪 终校/巨明珠, 百拇医药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