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8年第24期
编号:13281789
家长的焦虑来自不当比较
http://www.100md.com 2018年8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第24期
     〔关键词〕教育焦虑;家庭教育;成长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4-0078-01

    2018年的夏天注定将载入史册,因为它有着超乎寻常的高温。而比天气更加炎热、焦灼的是众多家长的心。首先,随着中高考的结束,家长的各种担心纷至沓来,孩子能考上一所什么样的学校、选择什么专业、将来前途如何等,正煎熬着家长的心。其次,孩子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如何选择一所重点校,再找一位好老师,也考验着家长的能耐。再者,人家的孩子都上兴趣班、辅导班了,我家的孩子怎能落后?看吧,什么“火箭班”“冲刺班”“提升班”,名目繁多;什么唱歌、舞蹈、书法,五花八门,孩子们不停地奔波辗转。

    “今天,在我们‘兵荒马乱’、纷繁复杂的各种教育压力之下,家长变得越来越焦虑。”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CEO周成刚在第十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曾这样描述。焦虑几乎成了当今这一代家长的标配,很多人如此定义这一代家长:他们不一定是最好的一代家长,但肯定是最焦虑的一代家长,而最深的焦虑来自不当的比较。冷静思考,是什么让中国的家长“没有最焦虑只有更焦虑”?答案十分清楚:“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抢跑”的心理!
, 百拇医药
    其实,焦虑并不完全是坏事,适当的焦虑,往往能够促使人鼓足力量,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所以,家长在低头焦虑的时候,还应抬起头来冷静思考,厘清问题、理出头绪。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仔细想来,当家长们习惯于把进入一所好学校、考出一个好分数、谋求一份好职业作为孩子“成功”的标配时,就陷入焦虑的泥淖中了。孩子的成长不光有分数,还有身心健康,还有品德成长,还有兴趣爱好,还有......

    无论是“抢跑”还是“攀比”,无论是“困惑”还是“盲从”,家长的焦虑都离不开自身不当的教育观和社会环境的推波助澜。同时家长的焦虑也会“传染”给孩子,对他们的身心造成負面影响,因此,我们亟待从根源上消除过度焦虑,恰当地引导孩子“与谁比、为什么比、如何比”。无论如何都不能把孩子的自信心比丢了。

    莫引导孩子盲目“横比”,因为比来比去会人人自危。家长千万不要动辄“人家的孩子怎样怎样”,那样会把自家孩子比得信心全无、遍体鳞伤。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这是自然现象。考试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因素。某次考试失利,分数比别人低一点,太正常不过了。如果因此使孩子比出了嫉恨心理,比掉了自信心,比丢了幸福感,得不偿失。海明威说:“真正的高贵不在于自己优于别人,而是在于优于昨天的自己。”所以,在成长的道路上,你可以眼望别人,但在内心里,你只需要照亮你自己。当我们把“比”的枷锁套在孩子身上,孩子就永远无法获得幸福感。
, 百拇医药
    要引导孩子自我“纵比”,比的结果是阳光灿烂。不去看别人做得如何,只专注于自己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这样就能更容易发现自己的进步。记得,有位教师曾对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评价孩子的作文产生了疑问:“于老师,为什么有些写得很不错的文章你只打了九十几分,而有些写得不怎么样的文章你却给了满分呢?”于老师告诉他:“我评价作文因人而异,不横向比较。无论是谁,只要他发挥了他的水平,超过了昨天,都给满分。”于老师不断地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也许就是好多孩子喜欢上于老师作文课的关键原因吧!人生大可不必把自己绑在与别人征战的战车上,更不能把暂时的高低上下作为评判成长的标准。引导孩子不与人比,只与己比,就能比出干劲,比出友谊,比出和谐。

    成长中的孩子是动态变化的,以一时一地的长短去评价孩子,本身就是不够客观的、短视的。家长要保持清醒,不忘初心,引导孩子多与自己的昨天比,而不要盲目地与他人横向比。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奚仲中学,枣庄,277000)

    编辑/于 洪 终校/卫 虹, http://www.100md.com(高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