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8年第31期
编号:13268830
渗透实践拓展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1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第31期
     〔摘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正确认识和对待生命,是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英国作家劳伦斯《鸟啼》一文的课堂教学为例,阐述了在高中语文课堂进行生命教育应遵循的渗透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以及拓展性原则。

    〔关键词〕生命教育;高中生;心理健康;压力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1-0068-02

    当前,高中生普遍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少学校几乎以高考为教育的惟一目标,一方面进行密集训练,加大学生的精神负担;另一方面忽略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导致学生的烦恼没法缓释、苦闷无处宣泄、压力得不到释放。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学生每5人中就有1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1]。高中生即将成人,却呈现出精神脆弱、抗挫力差、偏执、畏缩、漠视生命等消极的心理特征,主要原因便是缺乏帮助其丰富情感、认知生命、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的“生命教育”。高中语文教材正是得天独厚的生命教育资源,对生命的关怀与重视,也恰恰是高中语文课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教学中贯彻生命教育,是高中语文教育的应有之义。

    《鸟啼》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珍爱生命”专题“生命之歌”板块中的一篇散文,作者是英国作家劳伦斯。该文写于1919年,讲述的是夺走全世界几千万人生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还不到一年,战争的阴霾在人们的心头尚未散去时鸟叫声带给人希望的事。劳伦斯通过描写严冬消逝、春天来临之际鸟儿的啼鸣,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对生与死的思考以及对生命伟力的由衷赞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6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