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9年第2期
编号:13261047
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的心理困境及应对策略(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第2期
     二、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心理困境的表现

    探究性学习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提出来的,在课堂上属于新生事物,区别于传统带着耳朵听,被动记笔记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探究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探究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过程,学生必须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完成教师下达的探究任务。新的学习方式固然有其无法替代的优势,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心理困境,造成学生的适应性不良。

    (一)探究目的不明确,学生无从下手

    作为新课堂积极倡导的教学方式,探究性学习受到了很多老师的青睐。从探究目的来看,探究性学习首先要把课程目标放在首位,探究的目的在于达成课程教学的目标。有些教师一味地追求探究的过程而忽视了课程内容的实际要求,不管所学的内容是否符合探究的要求盲目采用探究的方式教学,导致课堂探究的目的不明确。学生往往将探究作为学习的目的,一堂课下来学生产生适应性不良,尤其是对于较年幼的学生来说,他们学习能力差,自主学习的动机不强,如果盲目探究会让他们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最终丧失探究的热情,影响教学质量。

    (二)探究内容宽泛性,学生心理畏惧

    探究性学习不同于科学探究,其运用范围不只局限于学习科学知识,学校中开设的各门学科都可以用探究的方式完成知识的传授。例如,化学老师可以借助实验仪器,让学生一边动手实践,一边总结反馈学习相关的化学知识;语文老师通过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的背景知识,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知,获得切身认识。探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0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