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9年第7期
编号:13319481
有“度”沟通,推开育人的另一扇窗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第7期
积极心理学,转换视角
     〔摘要〕从“积极心理学”倡导的正向解读、激发能量的角度出发,在班级管理中找到与学生沟通的恰当尺度,即放下高度、站对角度、转个弯度,化解成长中的问题。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转换视角;有“度”沟通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7-0060-002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正式开创的,他倡导以积极的心态对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学生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在自己的班级育人和学生管理中,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融于细微、用于寻常,是我始终都在坚持的尝试。我也欣喜地发现,面对孩子成长中的种种是非,如果教师能够转换视角看问题,理解问题,多些有“度”的沟通,就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一、放下高度,关照童心

    与学生相处,教师习惯将自己置身于高高的讲台上,对学生指指点点,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与学生沟通,也总是端着师者与长者的派头,惯于喋喋不休的说教。这样的姿态看似站得高了,望得远了,实则与学生的距离拉开了,看问题的视线也模糊了。

    我的班上,曾经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冬日下午第一节是户外体育活动课,宇在厚棉裤外面又套了一条薄纱的半裙,这不伦不类的打扮让老师没忍住笑,指着宇说:“这是什么奇怪的造型,真搞笑,快回去把裙子脱下来!”没承想,一言出口却如同点了把火,小姑娘先是冲着老师一通“不用你管,关你什么事”的吼叫,接着就一屁股坐在冰冷的地上,任谁叫谁拉就是不肯起来。

    以成人的视角去看宇的行为,确实不可理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8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