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20年第1期
编号:13430582
农村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及心理辅导预防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第1期
     〔摘要〕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社会重点关注问题之一。由于城乡发展水平的不同,农村学校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仍有待提升。农村中学生在心理健康上存在诸多问题,应当积极预防、及时干预,尤其是学生的自我伤害行为,必须加以重视,做好心理辅导。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自我伤害;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01-0053-02

    自我伤害行为是主体刻意伤害身体的行为,部分极端的行为容易造成死亡、残疾等严重后果。面对学生的自我伤害,农村地区的家长、教师常常因缺乏心理知识而采用错误的方式管理学生,不能进行有效辅导。本文对农村中学生的自我伤害行为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心理干预、预防策略。

    一、农村中学生群体常见的自我伤害行为及原因分析

    目前,人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中学生群体常见的自我伤害行为有割伤、撞击、鞭打等。其中割伤是最为常见的自我伤害行为,部分中学生使用尖锐物品割伤手臂、手腕等容易隐藏的部位,防止被家长、老师发现。撞击、鞭打等行为一般选在隐蔽的地方进行,次数、频率取决于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

    自我伤害行为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而言是一种宣泄情绪、减少痛苦的途径,属于病理性行为。造成农村中学生出现自我伤害行为的原因来自多方面,自身、社会、家庭、学校等。从自身来讲,中学生面临升学压力,繁重的学业使其感到疲惫,加之不懂如何有效减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1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