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20年第7期
编号:13426248
请允许学生“狡辩”
http://www.100md.com 2020年3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第7期
人本主义,尊重,理解,接纳
     〔摘要〕师生之间发生冲突时,教师要善于运用人本主义理念,给予学生无条件尊重,理解学生,接纳学生,学会倾听,允许学生“狡辩”,积极“解释”,释放情绪,暴露问题。师生共同探索,携手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人本主义;尊重;理解;接纳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07-0045-02

    小学低年级阶段,老师特别容易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即使老师不能成为学生的偶像,学生也愿意亲近老师,这与小孩子特有的情感依赖是密不可分的。在家粘父母,到校缠老师,这在当前的学校还是非常普遍的,尤其是对于被父母宠大、爷奶娇惯的独生子女来说,他们特别喜欢跟老师亲近。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青春期的迫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但学生还是愿意接受老师的指令,听从老师的安排,不会有太多的反抗,不会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此时的依赖性比较强,作为老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爱与关注,这样学生才能够顺利地度过青春期阶段。

    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发号施令,不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就会让学生倍感孤独,甚至产生无助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

    婉婷(化名)是一个长相文气的女孩,成绩优秀,但性格内向,心思敏感。故事得从五年级下学期的那次感冒说起,勉强上完中午的课,头疼难忍的她请假回家看病,晚上病稍轻一些她就坚持把作业写完。可是第二天早上到校后,她发现数学作业做错了两道题,一上课数学老师就批评了她:“婉婷,你看你五道题错两道,就这课间还在走廊上说闲话呢?”她说:“老师,我昨天感冒了,晚上头又疼得……”不容许她把话说完,数学老师飞快地说道:“不要狡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0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