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2021
编号:13826851
小学生社会适应性课程建构与实践(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21
     (三)课程评价

    在评价上,我们重视生成性的质性评价,包括学生在知识、情感、意识、行为、习惯上的改变。例如,在知识层面上,学生是否能正确认识他人和自己,自己和他人、社会的关系等;在情感层面上,学生能否体验到友情,感恩父母与他人;在意识层面上,学生能否发展出较好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集体意识、安全意识、公德意识等;在行为和习惯层面上:学生是否形成了积极乐观的行为模式及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我们从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建构了系统、全面的体现学生社会适应性发展的质性评价体系。

    三、建构多角色互动的生态课堂

    个体的社会化发展,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亲友、同伴、教师、群体、社会环境之间不断互动,带来的认知、行为、情绪、态度等方面的连续性变化与台阶式发展[5]。如果教师、同伴、父母作为小学生的重要他人,都进入课堂参与他们社会适应性的发展过程,会对学生的社会适应力产生深刻而积极的影响。据此,我们设计、规划了“儿童伴儿童”“家长伴儿童”“教师伴儿童”的多角色互动的生态课堂,帮助小学生完成社会适应性课程的学习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