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2028
编号:13799744
学校心理报告撰写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0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28
     〔摘要〕学校心理报告是系统地反映学生心理和行为评估结果以及指导建议的专业报告。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学校心理报告的研究,提出加强心理报告的重视度、提升心理报告的可读性、根据不同对象分类撰写心理报告并提供操作性指导建议、提高学校心理教师撰写心理报告的能力以及关注特殊儿童群体的心理报告撰写的建议。

    〔关键词〕心理报告;可读性;阅读对象;撰写能力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8-0004-03

    学校心理报告是指学校心理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测验结果、个体行为评估、个体发展等多方面材料评估学生,并撰写出包含学生评估结果和指导建议的报告。将测验结果用非常清晰的方式解释给不同的对象是学校心理报告的一个重要功能,不仅如此,它还能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1]。学生的心理测验报告结果的阅读对象不仅仅是心理学家,还包括了学生本人、学生监护人和学校其他老师等对象。学校心理报告结果不仅是学校心理教师给出学生测验结果的依据,也可以作为档案记录,供日后查阅;家长可以通过学校心理报告来了解学生的情况,并从中得到有效的建议;老师也可以通过报告在教学和学校生活中去帮助学生。在学校心理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家长和非心理教师能否明白心理报告的内容,并通过这份报告回忆起与学校心理教师访谈的内容,这也是学校心理报告的重要功能。学校心理报告是否有效地给阅读对象提供测验结果的基本信息,以及是否真正帮助了学生是学校心理报告的重点。

    一、国内学校心理报告撰写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心理报告重视度不够,未充分考虑不同阅读对象

    我国学校心理评估覆盖面并不广泛,通常情况下只有少数行为问题突出的学生才会进行心理评估,并且对学校心理报告的重视度不够。一个误区是认为心理报告的阅读对象是学校心理教师,其他教师和家长则更多是通过与学校心理教师的沟通、交谈来获取学生信息和解决建议,因此除了学校心理教师了解学生的评估结果以及应对措施之外,其他老师和家长都只能得到评估的结论,以及比较片面的信息和模糊的指导建议,这会让所有的辅导、教育重担都压在学校心理教师的身上。事实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家长和学校所有老师的作用,我国也有学者提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依赖才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2]。想要让他们共同参与到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中,就需要有针对不同对象的有效的心理报告,以帮助老师和家长共同了解学生的信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心理报告可读性不高

    国内对于心理学报告撰写的研究也非常少,许多心理测评和报告撰写是直接翻译的外文原版,不仅存在缺乏本土化研究的缺陷,还存在对心理报告撰写比较单一化的局限。许多报告的撰写都追求一种专业性和规范性,但往往忽略了报告内容的可读性以及有效性。并且如前所述,心理报告主要是面对学校心理教师而写的,学校心理教师在与其他教师、家长的交谈和沟通中,无法根据报告给予有针对性的建议、指导。无论是口头的沟通,还是一份可读性不高的心理报告,这些方式的回忆度都不高,会让其他老师和家长在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力不从心。

    (三)报告缺乏充分解释和实践性建议

    不仅如此,大多数的心理报告都是使用标准的解释模板,同一个分数段孩子的报告结果都千篇一律,报告中的结论和解释都过于概括化,并且建议也不具有实践指导性,更没有针对不同阅读对象的指导建议。虽然这样的模板会节约很多的时间,但是对于那些偏离正常指标的学生,特别是对有某些障碍的儿童来说,这种固定模板的报告是否真的对学生家长和其他老师有帮助,他们是否能够了解报告的内容,以及在家庭和学校生活中帮助到学生,则不得而知。学生的家长和其他老师更希望能够通过心理报告得到更具体的建议,以此来帮助改善学生的障碍,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以阅读障碍为例,阅读障碍目前是学校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且这一学习问题总体呈上升趋势[3],我国在鉴别阅读障碍儿童时采用的阅读成就测验量表汇报出来的就是一个侧重测验分数的结果[4],老师和家长并不能通过这份报告得到一些具体的指导建议。

    二、国外针对心理报告的研究

    (一)针对心理报告可读性和阅读对象的研究

    Rahill[5]通过研究发现,父母和老师对于学校心理报告的满意度并不高,他们认为学校心理学报告更多侧重于测验和测验结果,并不是有助于理解孩子并进行干预性的帮助。美国1974年颁布的《家庭教育权利和隐私法》以及1975年的《全残儿童教育法》中允许儿童监护人阅读心理记录,自通过这些法律以来,将心理报告的副本提供给父母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因此,心理报告对普通人来说越来越重要。有研究表明教育水平更高的家长在阅读心理学报告时理解度更高[6],这表明在撰写心理报告时需要考虑阅读对象的教育水平。在美国一般人口中,接受心理评估的儿童父母中有72%的阅读水平不太可能高于12年级(美国人口普查局,1994年),但是研究调查显示,大多数心理报告的撰写人拟定的阅读对象教育水平远高于12年级[7]。而想要适用于大多数的成年人,心理学报告的阅读水平应该处于8年级[1]。

    学校心理报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阅读对象就是老师,當学生在学校时,老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状态,且他们肩负着发现学生问题并及时给予帮助的责任。学校心理报告中所给予的建议被认为是报告实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在查看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报告时也有差异,相比较女生,教师在阅读男学生的心理报告时更关注所给出的执行建议[8],这可能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关注男生而往往会忽视女生的原因[9]。针对老师对心理报告的感受的研究发现,以主题形式呈现并包含较低阅读水平内容的心理报告,教师的满意度更高[10]。

    (二)针对心理报告的解释和实践性建议的研究

    心理报告需要清晰呈现学生的测评结果和有效的解释内容,研究发现影响心理报告阅读性和理解性的三个因素是:阅读水平、句子难度和用词难度。因此想要提高心理学报告的阅读性可以通过缩短句子长度、减少使用专业词汇和缩写、尽量避免被动语态和副标题等方法[7]。适当地添加一些图表也可以帮助阅读者理解心理学报告[1],且能够让家长对报告的满意度更高。家长认为阅读带有图片的报告比较清晰,其中条形图被认为是最容易理解的图表,那些阅读包含条形图心理报告的家长的回忆度,要高于阅读没有图形信息的家长。, http://www.100md.com(张弛 孙远)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