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2029
编号:13798596
咨询室故事:到底是谁在焦虑?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0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29
     〔关键词〕考试焦虑;亲子关系;自我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9-0079-02

    “飞,都是从坠落开始的。”

    冬季的下午,太阳总是早早地下班了,我拿着书走出昏暗的教室。教学楼仿佛一个无生气的深洞,充溢着拨不开散不了的黑雾。

    “老师,你有时间吗?下节课我想和你聊聊。”

    “和班主任请假了吗?”

    “是的。”

    “那跟我来吧。”

    走进咨询室坐定,我才仔细端详这位男孩。黑黑的皮肤,愁容满面,眼镜无法掩盖那双透出忧虑的神色的眼睛,他怯怯地坐在那里。

    “你有什么事情需要我的帮助吗?”我首先打破了沉默。

    “我这次考试退步了,我很沮丧,感觉没有信心再学下去了。”他的心情好像一下子跌落到谷底。

    “哦,你年级排名多少?退步了多少名?”

    “我这次年级28,上次是16。”

    天,一个学生纵然成绩优异,满腹学识,却也未必能够自尊自信。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成绩如此优秀的孩子看上去这样自卑无助呢?

    “我感受到了你的沮丧,成绩的滑坡让你担心难过。但是我也很好奇,即使是你现在的成绩,仍然是很多学生遥不可及的,为什么说没有信心再学下去了?”

    “我入学第一次考试的成绩是年级9。”

    “那基础是非常不错的,从9到16又到28,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方法不对,还是努力不够?”

    “因为,期中考试后爸爸看到我的成绩和我说,他对我彻底失去信心了。”

    “爸爸这样说,一定让你很难过吧?”

    “因为从小到大一直爸爸陪我比较多,他这样说,我也认为没有希望了,感觉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当孩子说到这里时,我能够理解作为父母“望子成龙”的迫切心理,所以当孩子达不到目标的时候,父母就会恨铁不成钢,或者严厉处罚、肆意打骂,或者故意冷淡、不闻不问。家长这样处理问题,无疑是在雪上加霜,会事与愿违,产生相反的作用,让孩子处在焦虑、负罪、自卑的心理阴影之下,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在学校里,很多时候我不方便做父母的工作,但是至少可以给孩子理解和支持。

    我接着说:“这种感受和想法影响到你现在的学习了吗?”

    “是的,我最近经常打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担心自己再也学不好了。”

    “我很好奇,是什么样的想法让你如此焦虑?当爸爸这样说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我想,其实爸爸对我没有什么要求,仅仅是希望我学习成绩好些,我还实现不了他的心愿。”孩子把头埋得更低了。

    “如果是这样,你会怎样看待自己?”我想进一步探索孩子的核心信念是什么。

    “认为自己什么都干不好。”

    我试图用认知五因素模式来做进一步澄清,“因为成绩落后了,爸爸说他对你失去信心了,所以你想到也许自己真的无能为力,这样的想法让你感觉到失落无助。在这样的感受下,你很难保证有高效的学习,正因为这样,当学习成绩再一次下滑时,更加印证了自己不行的想法,你愈加焦虑和无助,是这样吗?”

    他点点头。

    “这貌似是恶性循环,我们可以从哪里切入打破,轉变为良性循环?”

    他想了一会说:“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轻松点。”

    “通常你会怎样做?”

    “听听音乐,或者找朋友说说话。”

    “效果怎样?”

    “当时感觉不错,但是学习效率还是不高。”

    “因为这些方法只是暂时舒缓了情绪,问题的根本原因仍然没有解决,是吗?”

    “嗯。”他若有所思的样子。

    “问题一定可以通过换一个思路或者行为上的改变得到解决,我们先来看看思维上。爸爸说对你失去信心了,你就认为自己再也学不好了,什么都干不好,这种想法客观吗?有什么证据能证明你什么都做不好?”

    他摇摇头。

    “那相反的证据呢?你在哪方面表现得还是很不错的?”

    “我记忆力好,背东西很快。”

    “是啊,一次考试成绩能不能代表永远?是否能够让你质疑你的能力?”

    “我想是因为最近的情绪,自己没能全力以赴,并不是自己没有能力。”

    “如果你一直按以前的思维方法想问题,会有什么后果?”我想让他体会,如果这种思维不改变,也许还会制造更多的问题。

    “会一直不开心,没有信心。”

    “那么如果换种思路呢,会不会轻松一些?”

    “嗯。”他点点头。

    “如果下次听到爸爸那样说,你会怎样?”

    “还是很难过吧,但是会去想他说的是不是正确的。”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爸爸也是,但是你至少不会轻易否定自己了,是吗?”

    “嗯,是的。”

    “如果这样的想法能让你情绪上好一些,你会做些什么让自己的成绩有所提高呢?”其实焦虑往往是因为我们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我试图激活他的行动力。

    “我想把自己薄弱的科目补一补。”

    “那先从哪科入手呢?”

    “我不确定。”他一脸茫然。

    “你是不知道哪科薄弱,还是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学习?”

    “我想这次应该是语文拉分了,但是我不知道到底是哪个方面不行。”

    “那怎么办呢?”我希望他能自己找到解决的办法。

    “可以问问语文成绩好的同学。”

    “不错的办法,或者你可以找科任老师,他们往往善于发现问题的根源,并提供给你一些想法。”

    “嗯,一会下课我就去找语文老师。”

    这时我已经能感觉到他情绪好转了很多,而且脸上渐渐有了笑容。之后我带着他一起到语文老师那里咨询,从语文单科成绩看,语文并不是他的弱项,而是数学的单科分数影响了他的总均分。不过语文老师针对他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一些建议。我鼓励他继续去找数学老师探讨。

    后来听到他在期末考试中成绩有所提升的消息,我很为他高兴。通过这个个案,我感觉到,即使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有时也会遇到欠缺学习方法的问题,更何况是孩子。当出现问题时,他们急需老师和家长帮他们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抓手,并且在心理上得到支持和资源。而家长们在面对孩子成绩出现问题时,往往陷入情绪中,也使得孩子卷入情绪的漩涡。这样就会远离事情的真相,并且远离目标,可谓南辕北辙。

    成长总会伴随着苦痛,生命本是一场华丽的冒险,我们要做的是陪着孩子共同完成这趟生命的冒险,而不是推着他们在黑暗中苦苦探寻。作为孩子的母亲,我也时常无助、焦虑、自责和内疚。当面对问题的时候,怎样能让自己抽离出来,与自己的情绪对话,情绪的背后有怎样的诉求和想法,这些想法是否合理真实,还是我们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自欺欺人。当我们能够更真实地面对自己,处理自己焦虑的时候,也许我们就能更有智慧地帮助孩子处理他们的问题。

    我们能给予孩子的最美好的东西不是金钱,不是权力,更不是分数,而是以身作则。不放弃自我成长的陪伴,让他们在这样的陪伴中学会成长。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六中学,包头,014030)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 百拇医药(陈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