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07年第10期
编号:12063708
没有到来的“早恋”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07年第10期
     20年前,我在镇上一所中学读高二。我的学习成绩在文科班上首屈一指,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除了学习,我还是篮球高手,是学校篮球队有名的后卫。学校里每逢举行篮球比赛,只要我在场上,立马会赢来掌声和喝彩。

    然而,有一天,我突然感觉到在众多羡慕的目光中,多了一份柔情似水的眼神。当然,只是一种感觉,却不知道这份眼神出自何人。我也希望这只是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而已。

    一个初夏的晚上,我打完球,捧着刚换下的一盆脏衣服去水塘边刷洗。突然,觉着背后有一个人影,还有一道以前感觉到的那种眼神。我转身一看,是理科班上一位文静、娟秀的女生,她手里捧着一盆衣服,默不作声地等在我的身后。我下意识地往旁边挪了一点,给她腾出点位置。她洗衣服好熟练,三下五除二就把一盆衣服洗好了。见我还在拙手笨脚地搓洗,她主动说:“来,我帮你吧。”我不太会洗衣服,也没有耐心,非常希望有人能帮我一把,于是我顺从地把衣服交给了她……

    以后的几天里,我每天都能“巧遇”她,而且天天都很顺从地把衣服交给她刷洗干净。她长我2岁,于是她就逗我,让我叫她“姐姐”,并且说以后要是想要她洗衣服,叫姐姐她才肯。“请教不折本,舌头打个滚”,我当然愿意做这个买卖。

    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我换下的衣服直接就送到了“姐姐”那里去。她也从不推辞,还把鼻子凑在那堆满是汗味的衣服上嗅一嗅,说从衣服上就能闻出男子汉味。

    渐渐地,我对她产生了依恋。像着了魔似的,我每天都想着能见到她,看到她清纯的笑魇,还有听到我叫她“姐”时银铃般的笑声。越是依恋,就越是产生了对她的许多幻想,甚至有时不知不觉想得脸颊绯红。我很害怕地想到一个词……早恋。我不愿意把我的所作所为划入“早恋”的圈子,但我知道,我可能正一步步地走进这个圈子。我有过抗拒,但这种抗拒在满脑子的笑声中、满脑子的倩影里却变得那么苍白、那么无力。

    高考以后,我进了大学。她落榜了,后来进城去打工。从此便再无音讯。可是,我却硬生生地把她的形象变成一颗种子,埋进心灵深处,每天用思念化作甘泉去浇灌。我不愿意这颗种子枯死,却也不愿意这颗种子萌发。那种甜蜜的痛苦一直伴我工作、成家。

    心灵解码

    时至今日,我一直把这段令人憧憬、令人醉心的感情定义成“好感”,而不是“早恋”。

    首先,我们之间的感情和行为只是一种相互欣赏。我是班上的优秀学生,又是全校小有名气的运动健将。不论学习还是长相,对女生都具有相当的诱惑力和杀伤力。

    另外,从方式上也停留在“好感”而已,她对我的欣赏的表现就是:“她把鼻子凑在那堆满是汗味的衣服上嗅一嗅,说从衣服上就能闻出男子汉味”。

    我的“好感”为什么没有发展成“早恋”呢?

    因为“早恋”也要有经济基础做后盾的。离开了经济的支撑,再好的感情只能算是友情或是“好感”。我读书的时候,仅仅是一名穷学生,没有太多的钱供应伙食之外的开销。生活上如此窘迫,哪还有心思谈恋爱呢?

    另外,囿于社会道德标准。“早恋”在我读书的那个时代是道德观念不支持的(如今的社会也不支持这种行为)。我是一个在传统道德教育中长大的好孩子,即使对女孩再有“好感”,也未敢越入早恋。

    还有,我始终把这种好感控制在健康的“好感”之中,而不是任其发展成“早恋”。在我考取大学以后,也只是“把她的形象变成一颗种子,埋进心灵深处,每天把思念化做甘泉去浇灌,我不愿意这颗种子枯死,却也不愿意这颗种子萌发”。

    如今的青少年在成长道路上多少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但是,只要有健康的心理约束力,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就能正确处理成长中经历的情感漩涡。学会正确与异性相处,走出健康的人生开端。

    希望我20年前的经历,能对青少年的成长有所借鉴。

    (作者自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