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08年第9期
编号:12060184
影响小学生孤独感的社会因素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9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08年第9期
影响小学生孤独感的社会因素分析

     〔摘要〕孤独感是当前小学生常见的一种消极情绪。影响小学生孤独感的社会因素主要有:亲子依恋、同伴接纳、师生关系、学业成就以及年级、性别等。通过研究分析,以期对小学教育有所启示。

    〔关键词〕小学生;孤独感;社会因素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08)09-0020-03

    孤独感(loneliness)是指个体所体验到的孤独的情绪状态,是由于社会交往不足或人际关系缺陷而导致的一种心态。虽然一定的孤独体验对于人格成长的作用可能并不全是消极的,但孤独感给儿童造成相当大的痛苦。孤独体验与抑郁和被遗弃感相联系,使儿童找不到社会归属感,并导致自尊下降。Asher等(1984)研究表明 10%~16%的学龄儿童报告存在严重的孤独感。我国学者邹泓(1993)调查结果与此相近。因此有必要了解影响小学生孤独感的社会因素,以寻找有效的缓解方法。笔者认为,小学生孤独感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亲子依恋

    亲子依恋是儿童社会交往系统中出现最早的一种社交类型。与儿童的其他社会交往相比,它是交往相对较频繁、较稳定、时间持续较长久、影响较为深远的交往类型。Vondra(1999)等人认为亲子依恋具有以下几个作用:亲子依恋关系提供安全感和自我效能感,使儿童在其他社会情境中满怀信心和胜任力地去参与;亲子依恋对象的作用是“安全基地”,是保护,是对压力、焦虑的自然遮挡。在孩子有压力时,父母作为安全和安慰的源泉,其心理支持性是亲子依恋关系与其他关系的不同之处。因此,亲子依恋水平越高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1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