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08年第10期
编号:12059790
中国台湾、大陆两地游戏治疗研究之比较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0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08年第10期
     〔摘要〕游戏治疗(play therapy)在国外是最受儿童心理治疗师欢迎的心理疗法之一,由于它的游戏性和有效性,同样受到港台地区尤其是台湾心理治疗师的青睐。但在我国大陆,游戏治疗才刚刚起步。本文对台湾、大陆两地的儿童游戏治疗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异同与差距,希望对我国大陆地区儿童游戏治疗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并为广大儿童心理治疗者、研究者、学校心理辅导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游戏治疗;台湾;大陆;比较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献标识码〕1671-2684(2008)10-0016-02

    一、游戏治疗及其理论基础

    台湾游戏治疗学会理事会(Board of Director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Play Therapy,1997)对游戏治疗下的定义是:游戏治疗是系统性的使用某种理论模式并以此建立一种人际历程,使游戏治疗师能够采用游戏所具有的治疗威力,帮助个案预防或者解决其心理方面的困难,以及获得合宜的成长和发展。

    游戏治疗起源于20世纪初期。1909年,S.Freud第一个尝试用游戏的情境来了解儿童的问题。之后,Hug-Hellmuth和Anna Freud有意识地将精神分析应用在游戏治疗上。但真正开启游戏治疗大门的是Melanie Klein,他主张用游戏代替语言成为精神分析的材料。20世纪30年代,游戏治疗进入结构式游戏治疗阶段,代表人物是David Levy。此学派认为,治疗者没有必要去解释儿童的潜意识,只是通过让儿童在结构化的游戏情境中从事发泄式的游戏活动,使其发泄创伤事件带来的伤痛及焦虑。Solomom和Hambridge成为继Levy之后重要的代表人物。20世纪50年代,在Rogers“非指导性(non-directive)治疗理论”的基础上,Virginia Axline和Elaine Dorfman成功地将个人中心治疗理论运用到游戏治疗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18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