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09年第2期
编号:12057870
理情疗法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运用(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2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09年第2期
     〔摘要〕理情疗法已经广泛地渗入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但是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运用却相对较弱,并且现行的关于理情取向的心理辅导活动课课型相对较散,没有形成系统性。鉴于此,笔者从理情疗法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运用时的辅导目标、辅导教师的角色与功能、辅导过程、辅导策略以及辅导中的注意点出发对理情疗法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运用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理情疗法;心理辅导活动课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2-011-03

    理情疗法是临床心理学家艾利斯(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创立的一种心理疗法。

    理情疗法的理论基础是ABC模型,在其理论模式中,A指诱发事件;B指信念( 对 A的看法、解释与评价);C指后果(个体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结果)。C并非直接由A所引起,诱发事件A只是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事件A所持的信念 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不合理信念B的改变,在理情治疗中,治疗师往往要求来访者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驳斥(D),这是治疗的重心,艾利斯指出驳斥有三个步骤:第一是当事人要学会如何识别(detecting)出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即辨识思考模式中导致困扰的非理性信念是什么。第二是要学习以合乎逻辑、符合实际的思考模式与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辩论(debating),即挑战非理性信念的有效性过程。最后,则要学习分辨(discriminating)理性与非理性信念的差异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