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09年第3期
编号:12056721
学会对话:把握心理辅导中的对话策略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09年第3期
学会对话:把握心理辅导中的对话策略

     〔关键词〕心理辅导;对话;策略

    对话,无论是作为一种教育的基本理念,还是作为一种师生交流与沟通的方法,不仅存在于教学之中,而且也存在于学校心理辅导之中,正是通过辅导老师与来访学生之间所进行的有意义的言语对话,使来访学生从中获得心理支持和帮助,从而增强信心,促使其心理和行为向着有意义的积极的方向发展。成功的学校心理辅导中的对话,可以分为五个具体的辅导历程——心理贯注、心理接纳、心理支持、心理激励和心理疏导,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从心理疑虑到心理认同,从心理封闭到心理开放,从心理距离到心理合作,从心理阻抗到心理沟通,从心理无助到心理成长。

    一、 心理贯注:促进学生从心理疑虑到心理认同

    心理贯注是辅导老师展开对话的首要辅导技巧。美国心理辅导学家基伯森曾指出,好的贯注表现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积极关注,而差的贯注则表现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心不在焉。所以,贯注表现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心理辅导关系的建立及其功能的发挥。在学校心理辅导中,来访学生在与辅导老师建立辅导关系之前,往往是带着困惑和疑虑的心理来找辅导老师的,不知道辅导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会是如何,是否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如果辅导老师在与来访学生的对话中,表现出心不在焉、答非所问,或一边谈话,一边做其他的事情,学生就会感觉受到了冷落,心理的疑虑难以消退,对话也就难以深入,辅导工作就会陷于表面而难以生效。相反,辅导老师如果运用语言或面部表情、眼神等身体语言向来访学生表示你是我现在惟一关心的对象,对其所说的全部内容表示关注与理解,让来访学生感到他说的每一句话,表露的每一情感都受到了充分的重视,学生就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心理辅导的过程中,从而促进心理疑虑转化为心理认同,建立积极的有利于发挥辅导效能的咨询关系。

    辅导老师在与来访学生的对话中要做到心理贯注,首先要善于察言观色,随着学生的说话内容作出一系列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的表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30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