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09年第5期
编号:12055130
浅议心理危机干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09年第5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问题;对策

    “心理危机干预”可能是许多人自“5·12”地震之后听的比较多的一个心理学词汇。

    危机是指人类个体或群体无法利用现有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加以处理的事件和遭遇。心理危机往往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伤害性等特点。人在遭遇重大的精神打击时,会出现情感休克或精神崩溃。情感休克的表现是发呆、反应迟钝、精神麻木、记忆丧失,甚至昏迷不醒;精神崩溃的表现是惊恐万状、哭闹不止、行为盲目冲动、伤人或自杀。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控制与缓解,就会导致人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功能失调以及社会的混乱。因此,危机控制、危机干预便成为人类处理危机,给处于危机之中的个人或群体提供有效帮助和支持的一种应对策略。

    在国外,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心理危机干预就已经备受重视,在美国、英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心理危机干预已成为突发公共事件救援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并建立起了一整套较为成熟的心理干预系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其社会负面影响。我国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起步较晚。唐山大地震后二十年,一批心理卫生工作者对当年的受灾人员进行心理调查,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人当时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称为“急性应激障碍”),有些人至今还没有完全摆脱地震所造成的心理阴影(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通过那次调查,人们开始认识到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悄然开展起来。汶川地震过后,卫生部及其他政府部门和众多民间组织,向灾区派遣了至少50支心理救援队,展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心理救援。

    但是,心理危机干预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探索在我国都处于起步阶段,缺少专门的研究机构和应用机构,在世界上还处于中下水平。在心理危机干预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目前心理危机干预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系统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突发性重大事件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48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