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09年第7期
编号:12052435
中小学生心理自我教育的意义及有效性策略(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09年第7期
     4.中小学生心理自我教育,体现了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地位

    在传统教育中,教育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道德的裁判、知识的拥有者自居,其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扮演着道德的“传播者”、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问题的“解决者”角色,教育质量的高低好坏主要依据教师个人的素质及其表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演员”的角色。而在自我教育中,教育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帮助、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与自我学习,教师扮演着学生道德发展的“向导”、知识学习的“促进者”、问题解决的“顾问”角色;评价教育效果的好坏不是主要看教师个人的表现,而是应该看全体学生的活动表现及其发展状况。因此,在心理自我教育中,教师扮演着“导演”的角色,而学生才是活动与发展的“主角”。

    5.中小学生心理自我教育,体现了新课改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把学生当作什么都不懂或知之甚少的“孩子”或承载知识的容器,无视学生的需要、特性和所拥有的潜能,无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师生关系是专制的、单向的命令与服从关系,在心理教育中,这种关系又往往表现为单向的心理学知识的授受关系。而在心理自我教育中,教师要使自己处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自觉地意识到并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师生双方在人格上享有同等地位,教师理解学生的各种不同的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充分重视学生所拥有的巨大潜能,与学生建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双向的交流与合作关系,采取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敞开心扉,敢于暴露问题并善于解决问题,使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充满自信并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中小学生心理自我教育的有效性策略

    1.创建中小学生心理自我教育的阵地,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自助性和互动性

    学生具有潜在的心理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关键在于教育者是否创设了有利于潜能释放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0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