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09年第7期
编号:12052500
设置学生心理委员的实践探索(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09年第7期
     〔摘要〕在学生中设置心理委员以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属新生事物,本文围绕广东省阳江市广东两阳中学实践班级心理委员模式的背景、依据、做法、效果等,在理论上及实践上进行归纳阐述,肯定该项实践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三预(预防、预警、干预)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等方面的作用,并对如何完善该项实践作了方向性的探讨。

    〔关键词〕学生;心理委员;同伴心理互助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7-0011-03

    近年来,在中小学校时有发生的恶性校园危机事件,为每位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作为阳江市最早的“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广东两阳中学近年来在实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在团体的危机事件预防性教育、唤醒心理卫生保健意识、提高学生整体心理素质、优化学习心理品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但在对学生个体辅导方面,在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方面,收效不尽如人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度停留在被动参与和接受的层面,学生自觉接受教育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能否掌握学生心理动向及其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如果一个学生有了心理困扰或心理疾病,谁最了解他(她)?不一定是我们的老师,因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着角色冲突;也不一定是他(她)的父母,因为存在着代沟隔膜或亲子关系紧张——应该是他(她)的同学。

    鉴于此,学校运用同伴心理互助原理,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在班级本位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启动“班级心理委员”模式,尝试把预防心理危机工作下移,把干预危机工作前置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