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09年第9期
编号:12051275
构建精神家园:重觅教师职业幸福之路
http://www.100md.com 2009年9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09年第9期
     〔关键词〕精神危机;职业幸福;原因;突破口

    教师,是个神圣而崇高的职业。有人说教师是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有人说教师是红烛,照亮着学生的灵魂;有人说教师是渡工,引领着学生的航程……而我说教师是自我幸福的把握者,是学生幸福的引路人。因为,奉献只是实现教育价值的一种精神力量,而幸福才是教育价值的最终旨归。事实证明,一个不幸福的教师往往也无法让学生获得人生的幸福。因此,教师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既是自己的需要更是教育的需要。

    然而,审视当前教师的生存状态,不难发现教师的职业幸福正在逐步流失:在市场经济的滚滚洪流中流失社会地位,在日益开放的社会交往中流失职业自尊,在期待与责难的双重压力中流失身心健康。如今,一个年轻小学教师的生存境况已很难成为同龄人羡慕的谈资,中老年教师尽管对自己日益提高的待遇鲜有非议,然而一旦碰到子女择业的严肃问题,又旗帜鲜明地表示出耐人寻味的矛盾态度。可怕的幸福流失乃至倒溯到了职业的源头——为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报考师范专业,国家自2007年开始在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推行免费师范生教育,但两年来招收的生源竟有90%是来自中西部地区。这种现状的形成,无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还是国家政策的有意倾斜,都是发人深省的……
, 百拇医药
    于是,这种有悖时代精神的尴尬现象不得不又一次引起全社会良心人士的追问与反思:教师职业幸福感流失的根本原因到底何在?追本溯源,笔者以为主要有两点:局部的物质危机与普遍的精神危机。

    幸福决不单是一个形而上学的抽象概念,当离开具象的物质资料的必要满足,幸福就干瘪得只剩个空壳了。教师古往今来对物质生活的追求都是比较低调的,但教师也决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明。曾有官员劝说教师与农民工比待遇可滋生出职业幸福感,可谓语出惊人,让吾辈大跌眼镜。诚然,职业有贫富之差,但并无贵贱之别,这样的职业比较对这两类人群以及他自身已经构成莫大的侮辱;更何况这种比较的“生命力”也日益萎缩——某些地区,农民工的日工资已随着物价节节攀升,扶摇直上,令收入欠丰的年轻教师们望尘莫及,徒叹奈何了。终于听说教师要涨工资,于是媒体立刻新闻造势,广泛宣传,恨不能一日之内布告天下。可雷声之后倒不像苏格拉底所说的必有大雨,多是小雨淅淅,甚至干脆无雨。理由总是气壮山河:谁让你们教师人数众多,地方财政这锅粥又太稀太少呢!当教师们探询加薪传闻可靠性的热情渐消,甚至要为维护法律已经赋予的待遇权利而奔走呼告时,说明这种物质危机在某些地区已经深深存在,并严重动摇了教师职业幸福的根基了。但物质危机的最终缓解,是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道德与良心的制约下所无力讨论与解决的,它有待于国家与地区行政部门对教育长期效应的高瞻远瞩与深刻省思,有待于振奋人心的教师待遇政策的积极制定与强力推行。
, 百拇医药
    物质危机只是部分教师面临的窘迫处境,精神危机则成了当下更多教师职业幸福感流失的共同祸根。

    近乎完美的道德要求与捉襟见肘的生活处境的冲突,常常让教师们陷入精神的苦闷之中。如教师“身”虽为社会的普通成员,“心”却要贵为全民的精神领袖。一旦他(她)犯下在世俗社会中司空见惯、通行无阻的错误,必然招致千夫所指、万民痛骂的隆重待遇。“范跑跑”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他“跑”得自然不好,细细一想:如果他根本不是一个教师,如果他不去投下那枚“率真无余”的文字炸弹,恐怕也懒得有人为他的“本能反应”去耗费光阴、口诛笔伐了。因此,我们应珍惜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极高期望,因为那正是教师职业尊严与价值的充分体现。但对教师道德的极高期望与物质回报的不相和谐,也容易引发教师们职业倦怠的精神危机。康德说,在一个可能的世界的最高的善,必然是德行与幸福在同一个人身上的统一。因此,真正的幸福是以道德为前提,真正的道德也要以幸福为归宿。把道德与幸福对立起来,把教师置于光焰万丈的神坛之上加以“烘烤”,其本身就缺乏了道德的内在合理性。
, 百拇医药
    许多地区过于功利的教育环境对教师身心构成的戕害,也是使教师陷入精神危机的重要原因。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为生命奠基》一文中指出:“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判断教育的好坏,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出发。”可见,教育应该以人的生活为目的,人的生活应该以幸福为目的,因此,教育的终极目的也应该是幸福。然而,当下过度功利带来的紧张教育环境,使教师在工作上缺少了一种心灵的自由、情感的舒展、行动的睿智,而更多表现出一种精神的焦虑、情感的压抑、工作的盲从。在高分赚来的笑脸背后,隐藏着多少“丝尽泪干”的悲凉,教师的职业幸福自然成了一种镜花水月的奢谈。

    那么,教师寻回职业幸福感的突破口到底在哪里呢?在于对教师职业的重新审视与精神家园的完美构建。

    教师职业幸福的流失,很大程度上源于长期对自己职业优势的漠视乃至放弃。比如,商人的优势是金钱,政客的优势是权力,而教师的优势是精神(即正直的道德标杆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三种职业本都拥有足以自傲的价值坐标,也都从不同角度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可问题是,一旦谁无视了自己的职业优势,抛弃了自己的价值体系,便会坠入他人的价值坐标中而迷失自我乃至走向失落与毁灭。试想:一个教师一旦以追逐金钱或窃取权力作为了自己职业的第一诉求,其精神的荒芜便为期不远了,其痛苦郁闷的潜滋暗长便也理所当然了。
, http://www.100md.com
    所以,精神家园的构建,成为了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严肃地来到了我们的面前,它对于广大教师缓解精神危机以另寻职业幸福之路便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构建教师精神家园的途径很多,读书应该是一条值得借鉴的可行途径。因为,在物欲涌流的今天,一个教师一旦与优秀的文化经典长期疏离,将很容易丧失道德的高度和文化的专长,于是像一个失去堡垒的军人一般,没有了坚守的据点和防身的武器。因此,教师要激活职业生命,必得使自己处在一种真正的“读书状态”中,即利用一切机会集中地、连续地、广泛地阅读中外经典。阅读经典,能让教师在讲台上左右逢源、驾驭自如,让学生在课堂上如品甘茗,如坐春风;阅读经典能把你从牢骚满腹、光说不练的口头“愤青”变为一个深刻的思想者与坚定的实干家;阅读经典更能给你提供一条直抵自由的精神通道与破译幸福的心灵密码。当然,阅读经典应该有灵魂的始终参与,因为真正的阅读是一个自由的灵魂在崇高的精神世界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此,教师的阅读应该是远离尘俗又关注众生的,是让人心驰神往又心旷神怡的。一旦让读书负载上强烈的功利目的(如获取文凭、职称评聘、求职升迁等),其不自由和不幸福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恐怕这就是“伪阅读”会成为人生一大痛苦的缘由吧。
, 百拇医药
    回想起自己工作之初,疲于适应中学的紧张节奏,很少去读像样的书籍。结果,自己尽管取得不错的教学成绩,但心情躁乱,职业的幸福感一度跌入谷底。几年前曾经彷徨无助,今日终于茅塞顿开——当一颗自由青春的心灵被一大堆琐事充塞、淹没而远离经典的时候,随之而来的便是自己一亩三分精神田地的荒芜和对貌似自由的世俗红尘的痛苦向往。于是,我一次次否定了因工作忙、身心累而无暇、无力读书的谬论,逐渐步入为追求自由、幸福而读书的心灵之旅。一个个枕书入梦的夜晚,一次次掩卷冥思的体悟,使我对教师的职业幸福也有了新的思考与把握:今天,一个教师如果不好好读书,光教一辈子书必然是无比痛苦的——他既要周期性地克服无限重复自我带来的枯燥乏味,又要以一生的时光苦苦对抗着无比强大的世俗社会的裹挟侵蚀,其灵魂挣扎的苦状是令人同情而又倍感无奈的。惟有读书,才能加固自己的精神小屋,才能开拓自己的精神田园,才能重建失落的职业幸福。是的,光教一辈子书是痛苦的,但读一辈子书并与学生分享一辈子则是幸福的。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物质土壤里开出的精神之花,幸福是身心统一的和谐之果。真正的幸福,是一种根植于大地而又纯粹属于自我的东西;借助于他人的反馈才能建立的幸福,真名其实叫虚荣。当我们苦恼于离幸福越来越远的时候,正是离自己的内心越来越远的时候。一位先贤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燃起一支明烛”,我想移用于此,这支明烛就是用读书来实现精神家园的构建,把圣哲的智慧点亮在心灵突围的风雨路上。(稿件编号:090817001)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人民网教育频道贺霞.免费师范生招生第一年,中西部生源占九成[EB/OL](2007-09-10)[2009-05-18]http://edu.people.com.cn/GB/6240309.html教育部公告.2008年师范生免费教育招生工作进展顺利[EB/OL][2009-05-18] 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11/info1238650895180711.html

    [2]方松华.中西幸福观之比较研究[J].社会科学,1995(2)

    [3]朱永新.新教育:为生命奠基[J].读写月报新教育,2008(3)

    [4]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1~82.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市新联中学,226363,电邮:jsnt.wjj@163.com)

    编辑/何 妍 终校/于 洪, http://www.100md.com(吴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