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11年第1期
编号:12009807
高中心理活动课中“调侃现象”影响因素探析(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1期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高中心理课中调侃现象的影响因素。在积累了相关的辅导经验后,笔者认为,这些因素大致包括,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闭锁性和社会性)、班级氛围、心理教师的人格特质及上课风格、课程设计(辅导主题、辅导阶段、活动形式等),以上因素对调侃现象的生成具有较大影响。将影响调侃的因素作较详细的分析,对处理不健康的调侃之风可起到关键作用。

    〔关键词〕调侃;心理辅导课;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1)01-0023-03

    2007年11月,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钟志农在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首届年会上,作的《对心理辅导若干困惑问题的思考》报告中谈到困惑六“如何看待心理课的调侃现象”时,他提出,健康的调侃可以为团体成员带来快乐,不健康的调侃则是一种传染病,会很快削弱团体凝聚力;并提醒各位心理教师,需要对心理课的“调侃”问题做出认真反思和认真应对。

    一、心理活动课中的调侃

    “哗众,可以取宠,也可以失宠”——这是我在今年新学期的心理课上对高一新生提出的一个课堂要求,即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华丽,可以与众不同,但在表现前,请三思而行,想想自己的行为,是“取宠”更多,还是“失宠”更多。

    这里的“哗众取宠”,指的是心理课堂上的“调侃”,而且是“不健康的调侃”,即阻碍心理辅导课有效进行的现象。调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种释义:(1)以言语戏谑嘲弄;(2)不经意间的一句玩笑话;(3)故意以诙谐幽默的话调节现场气氛。第一种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2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