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11年第8期
编号:12107340
采用心理调查法 拓展心理咨询室功能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8期
     〔摘要〕高中阶段由于学生课业负担重,很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时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加上学生具有封闭性的心理特点使得心理咨询室功能的拓展具有挑战性。本文从采用心理调查法拓展心理咨询室功能的可行性、操作原则、调查内容建议以及调查法使用的注意事项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高中学校采用心理调查法拓展心理咨询室功能。

    〔关键词〕心理调查法;高中;心理咨询室;功能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1)08-0017-03

    一、高中学校采用心理调查法拓展心理咨询室功能的必然性

    2010年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心理研究中心对全市各中小学开展了专题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北京近九成的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心理咨询室工作开展的情况并非都尽如人意[1]。

    心理咨询室硬件建设容易,软件建设难。心理咨询室在一些学校的运用不尽人意,其功能并未得到有效发挥,有的甚至成了摆设[2]。有记者疾呼:心理咨询室千万不要等于美丽的“花瓶”[3]。如何利用已有的心理咨询室硬件资源、拓宽心理健康教育者的工作范围,全面、科学地了解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有的放矢地进行团体、个体心理辅导,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突出的问题,并及时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帮助,从而化解焦虑、压力,杜绝更严重心理问题出现,针对这些心理工作者在进行着各种探索。

    在高中阶段,要很好实现心理咨询室的功能确实具有挑战性。高中学生的学业负担重,面临高考,学生、家长、教师的心理压力都很大,因此,课时紧张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对于和高考联系并不紧密的心理健康教育而言,要想像初中那样开设为必修课在很多学校实行起来都有难度,没有课时作为保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挑战性。同时,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封闭性,遇到心理困惑更喜欢自己琢磨,求助的愿望相对较弱,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己比较有主见,因此,想要让他们遇到困惑后能积极主动地走进心理咨询室,同样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据了解,现阶段学校中除了极个别学校配有多名专职心理教师外,基本是一校一位专职心理教师,有的学校可能还没有专职的心理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才能保证心理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随时有所了解?

    基于这样的人力配备、课时限制等资源有限的情况,心理咨询室要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笔者从多年的工作经验中发现:心理调查法必不可少。

    心理调查法是指采用问卷、网络等调查方式,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摸底。这一方法在高中使用具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调查法用时少,效率高,符合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需求;其次,调查法能够根据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灵活安排内容,实效性高;最后,调查法操作简单,比如采用问卷填写法,和学生的考试经验相类似,学生填写方便,可以借用学科判卷的机器批阅设备,整个过程简便易行。

    二、采用心理调查法拓展心理咨询室的操作原则

    采用心理调查法拓展心理咨询室功能,必须要遵循四项原则。

    原则一:心理调查的内容选取要紧跟学生的生活步伐,即心理教师必须首先要了解调查对象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应的调查内容。比如:高一新生的首要问题是新学校、新学习内容、人际关系等适应问题,有些学校在入学阶段就进行心理健康测试,这种调查内容安排是有待商榷的,因为对于刚考入高中的学生而言,学业和人际交往等压力还没有实际体验到,因此心理健康的测量结果有可能会偏向乐观,而如果将此内容放在第二学期的期中考试前后,所反映出的适应性问题就会比较明显,结果的提示性将会更强。

    原则二:测量的工具必须保证科学性。所谓科学性,是指选用的调查工具必须是有信度、效度验证的测量工具,比如:要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如果自行编制问卷,没有信度和效度检验,不能保证所测即为所想测,最后的后果只能是测验结果使用范围越广带来的危害也就越大。

    原则三:调查时间安排要尽量保证专时专用。虽然高中学生的学业紧张,但如果要进行测试,就必须要保证测试的时间专时专用,如果这点不能保证,调查内容极有可能会不准确。比如:采用问卷法测试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果放在非学业时间里,学生会不重视。一方面,心理健康状况的个别描述语句不太常见,如果不保证测量时间和氛围,会给个别符合描述语句状况的学生带来很强的心理压力,使得其不真实地填写;另一方,面如果占用学生休息时间,学生的作答也很难保证认真。因此,为了确保测试的效果,必须要保证专时专用。心理教师必须要和学校各层级进行良好沟通,让领导和年级教师了解到测试的确对教育和教学工作有帮助。要保证这一点,原则一和原则二是基础。

    原则四:测试结果的使用必须切合各方的需求,所谓各方主要包括学生、学校、家长三个方面。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需要科学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现状,为后续的成长指明方向,因此测试结束后必须向他们一对一反馈测试结果。选择一对一这种反馈方式是因为心理测试结果具有个人隐私性。同时,为了保证隐私性和工作实际开展的简便性和效益性,在发给学生测试结果的基础上配合以心理教师进班讲座的方式是很好的反馈方法。心理并非高考科目,为了获得学生更大的积极参与和关注度,教师在讲授时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是对讲座课程的必然要求。

    另外,对于测试结果是否向学校和家长反馈这一点非常具有争议性,有心理教师认为学生的心理测试结果不宜向学校和家长反馈,这是出于保护学生个人隐私的出发点考虑,非常有道理。但同时不可否认,高中阶段的学生还是未成年人,学校和家庭对其有教育和保护的义务,因此,家长和学校都需要了解学生的测试结果,以便为开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供参考,从实际需求而言,测试结果向学校和家长反馈又有其必要性。为了让二者能够统合,建议心理教师不要贸然向学校和家长反馈测试结果,可以在开展学生个体辅导的基础上,征得学生同意后再向学校和家长反馈,这种针对学生的需求,建议学校、家庭开展相应工作的辅助心理咨询工作,也能进一步确保咨询室的咨询成效延伸到咨询室外。

    三、高中不同阶段开展心理调查的内容建议

    由于不同学校的性质特点不同,心理调查的内容也有所差异。对于重点校,学生的学业压力较大,多开展和学业、压力相关的调查是对学生有帮助的;对于普通校,人际交往和生涯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可以多开展这些方面的调查。但是,不同学校有些调查内容是有共性的,比如高一入学后,可以开展学生各种状况的摸底:学生是否有过往的心理伤痕经历、家庭的组成、养育方式、学生的学习动机状况、学生的适应性能力水平等,以便为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生活打下基础。

    高一期中考试前后可以安排一般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试。原因如上文所述,这个时间段的学生,适应性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心理健康状况测试如“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等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学生这方面的问题。

    高二可以进行学能、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测试。高二是学生生活状况相对稳定的一年,适应性问题基本解决、高考压力还未跟上,因此,这个时间段里可以根据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安排相应的内容。

    高三应考的问题日益突出,测量学生的考试焦虑状况、睡眠状况等是必要的。对于重点学校的学生,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前可以安排考试焦虑的测试,原因是对高三备考的适应性问题在这个时间段里会凸显,适应不良的学生焦虑度会显著增高,因此进行此内容测试能够反映出有这方面心理求助需求的学生;对于普通学校的学生,焦虑问题会延后,因此可以安排在一模考试前后。睡眠状况的调查在进入一模前后就可以开始了,原因是随着一模的到来,如区排名、筹划填报志愿等一系列体现高考实际压力的事件增多,失眠会成为困扰学生的重要问题。, http://www.100md.com(张二羚)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