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11年第9期
编号:12132762
用心点亮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9期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辅导;学习适应

    小洁今年12岁,是重庆北碚区外出务工农民子女,上小学六年级,老家在合川。只有初中文化的母亲由于不能忍受家庭的贫困,在她三岁的时候就离家出走至今未归。责任心欠缺的父亲把她扔给年迈的婆婆、爷爷外出打工,却从未向家里寄过一分钱。小洁从小就跟婆婆、爷爷一起生活。为了生计,婆婆、爷爷来到城里,以收卖鸭毛为生。

    小洁的主要问题:(1)上课时注意力总不集中,从不主动发言,作业总是敷衍了事;课外书籍很少阅读,学习成绩平平;学习缺乏动力;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2)害怕参加集体活动,有一定的自卑感。

    一、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

    (1)经济条件差

    家里靠勤劳的婆婆收卖鸭毛为生,收入很低,为孩子提供的物质条件相当有限,孩子身上的衣物基本都是别人给的,这或多或少引起了她的自卑。

    (2)家庭残缺

    许多心理学者研究发现,残缺家庭会导致儿童的品德和心理问题。小洁的自卑与母亲的离家出走,父亲的外出打工和对孩子的不闻不问有关。

    (3)家长文化程度低,对孩子期望不高、引导不够

    由于婆婆、爷爷从未上过学,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在家访过程中,当我们问及:“你们对孩子今后做什么有打算吗?”婆婆、爷爷笑笑说:“没想过,那离现在太远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低,使得孩子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想法,没有奋斗的目标。劳动的艰辛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督促孩子,管理孩子。自身文化程度低也使得他们无力辅导孩子的学习。这种无心、无力管理与辅导,忽视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是导致小洁学习没有目标、动力欠缺的重要原因。

    (4)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父母特别是母亲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有着重要影响,如美国的心理学家B.怀特对400个儿童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父母对1~3岁儿童的教养方式可以决定他们一生主要的个性品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3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