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11年第11期
编号:12153408
提高心理课上学生自我表露的积极性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11期
     [关键词]学生;心理课;自我表露

    自我表露又称为自我开放、自我暴露等,由焦若德(Jourard)在1958年提出,意思是指把与自己个人有关的信息讲出来,使别人知道的过程。有不少研究表明自我表露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心理课作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如果能使学生在课上进行适当的自我表露,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促进作用。然而课堂上在几十个人面前的自我表露并非易事,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学生缺乏自我表露的意愿,为此本文意在探究如何提高学生在心理课上自我表露的积极性。

    一、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消除学生防卫心理、开放自我的重要前提。课堂中学生不愿自我表露的原因之一就是对表露的后果有所顾忌,担心自己的想法、经历被他人议论、耻笑。假如面对自己信任的对象进行表露,而对方又能给予自己尊重和理解,双方以诚相待,则会使自我表露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心理课上,学生不是在一个人面前表露自己,而是要在全班几十个人面前表露自己,所以真诚、信任、尊重、理解的课堂氛围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心理课上营造出这种良好的氛围呢?这就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一方面需要教师给自己的角色恰当定位,心理教师应是倾听者、指引者而不是训导者,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关注、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应该倾听、接纳、理解、支持每一位学生。教师可以用一个淡淡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拍肩给予学生赞许和鼓励,学生可以从教师的表情、目光和动作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5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