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12年第2期
编号:12175296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设计形式探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年第2期
     〔关键词〕 班主任;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设计形式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笔者试着给出以下定义: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是围绕一个专题,在班主任的组织和指导下,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以班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为充分发挥班级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而开展的一种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活动。

    笔者认为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应该有这样几个特点:

    (1)主题鲜明突出,针对性强,有吸引力;

    (2)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泼,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3)参加活动的学生多,参与性强;

    (4)具有教育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5)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增进班级凝聚力。

    要想开好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班主任除了要善于抓住时机、选好主题、当好参谋和导演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班会的主题内容设计出多种多样、新颖别致的班会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选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切入点小,如:主题定为“情绪的控制”,内容最好选择情绪的表现形式之一进行设计;源于学生学习、生活;具有本班特色,可以是班级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形式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形式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效果。班会形式由班会的主题、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学生喜欢的是丰富多彩、有吸引力的活动形式,所以班会形式的设计,要使学生喜闻乐见,不能单调呆板、千篇一律。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形式可分为以下两类: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技术的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 咨询答疑式

    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变化较大,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也较多,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重视和有效的解决,很容易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咨询答疑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通过调查,将学生最关注和最期望解决的问题作为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开展活动。

    2. 交流式

    这种班会形式主要是学生间相互学习和借鉴,也可以请学长或校外的相关人士与学生交流。这一形式的关键是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引发学生心底对所交流对象的钦佩和赞赏。

    如:题为“我成长、我作主”的主题班会,可借鉴“感动中国”节目的形式,由学生展现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事或物。如:失败的考卷(前后对比);妈妈的白发;断了的吉他弦;账本(异地求学,学生生活支出记录)等。

    形式:获奖者谈自己的作品,颁奖嘉宾宣读颁奖词,班主任展示获奖作品并于最后让学生谈感想,升华主题。

    3. 表演式

    班会活动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形式新颖、娱乐性强的主题班会往往能够满足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可以设计一些娱乐表演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将深奥的道理寓于轻松活泼的娱乐之中,使学生在心情愉悦、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形式:诗朗诵;歌曲;器乐表演;舞蹈;小品;心理剧;角色扮演;相声;快板等。

    4. 竞赛式

    这是针对学生的竞争、好胜心理所采用的一种活动形式,组织这种班会,事先要作好充分的准备,要注意广泛发动学生参与。参与的学生越多,关注程度和参与热情越高,效果越好。

    5. 纪念式

    指通过对一些事件或人物的纪念,启迪学生提升认识。班主任还要注意纪念性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育效果在日常生活的延伸。

    如:“毕业离别”;“母亲节”;“教师节”;“五·一二汶川地震——生命教育”等。

    6. 模拟式

    模拟式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需要模拟一种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说了些什么,更取决于学生从中体验到了什么,如果想让学生接受教师的要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参与空间,使其有深刻的体验。因此,可以召开模拟扮演式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增强学生的内在体验。

    如:主题班会可以重新模拟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时的情景,让学生换位扮演,既能很好地化解矛盾,又可以更好地教育其他学生。这种形式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换位思考,亲自体验,从而受到感染和启迪,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效果。还有一些其他主题,如:“我当一天妈妈”;“与时间老人座谈”角色扮演班会等。

    7. 专题辩论式

    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设置专题,进行辩论。将学生分成正反方进行辩论,并允许其他学生发表意见。通过辩论,学生既弄清楚了那些容易混淆的敏感问题,同时也培养了是非分明、立场坚定、逻辑严密、论证充分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这种类型的班会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在一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欢乐轻松的气氛中受到教育。

    如:“花开太早,美丽?错误?”(早恋)

    8.讨论式

    围绕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及教师的点拨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形式:看录像;动画;角色扮演;小品;表演;讲故事;心理游戏;头脑风暴等。

    9. 专题报告式

    围绕某个教育主题,邀请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权威性的人作专题报告。如:考前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等。

    心理健康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 空椅子技术

    空椅子技术是格式塔流派常用的一种技术,是使来访者的内射外显的方式之一。此技术运用两张椅子,要求来访者坐在其中一张,扮演胜利者,然后再换坐到另一张椅子上扮演失败者,从而让来访者所扮演的两方持续对话。让学生扮演所有的角色,使其充分体验冲突,从而接纳和整合胜利者与失败者两种角色,解决冲突,化解问题。

    如:解决学生中的人际交往问题时,教师可以事先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走入当时的冲突氛围,体验当时的感受,表达宣泄不良情绪;然后,让学生坐在另一张椅子上,扮演另一个当时与自己“对立”的角色,以那个人的身份发言,从而感受对方当时的思想及处境,实现换位思考。

    2. 心理剧

    心理剧是通过特殊的戏剧形式,让参加者扮演某种角色,以某种心理冲突情景下的自发表演为主,将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逐渐呈现在舞台上,以宣泄情绪、消除内心压力和自卑感,增强当事人适应环境和克服危机的能力。

    心理剧不是演出,而是心理问题与小品课本剧的融合。每个主角的剧都是他(她)真实的事件,心理剧是做出来的,不是演出来的。做心理剧的时候不要作分析,这样才能避免分析者的主观判断。在导演的引导下,主角在做剧的过程中直接呈现、调整内心的感觉。通过做剧情,主角探索到新的体验,这种体验拓展了主角过去内化的主观心理结构,以情绪体验深度内化到主角的心理结构中。这就是心理剧治疗能够触及非常深的心灵创伤的原因。

    3.系统脱敏训练

    针对一定的群体,如毕业班的全体同学,进行考前心理辅导时可以采用系统脱敏训练。

    采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应包括三个步骤:

    1. 设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一步包含两项内容:(1)找出所有使求助者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件;(2)将求助者报告的恐怖或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放松训练。一般需要6~10次练习,每次半小时,每天1~2次,以全身肌肉能够迅速进入松弛状态为合格。

    3.系统脱敏练习:(1)放松;(2)想象脱敏训练;(3)实地适应训练。

    实践证明,进行系统脱敏法治疗对学生的考试情境的敏感性焦虑反应有明显减轻作用。

    三、开好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七个避免”

    1. 避免一节活动课出现两个或多个主题。

    2. 避免选择学生不易于公开表露或牵涉学生隐私的主题。

    3. 避免选题过大、目标过空。

    4. 避免活动设计平行并列而不是逐层递进。

    5. 避免看似表面活动很多,但触及心灵的情感体验苍白无力。

    6. 避免学生认知需要提升时,教师跟不上,点评不到位。

    7. 避免教师自我封闭或自我优越的心理。

    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可根据内容选择多种形式开展主题班会。

    (作者单位:陕西省碑林教师进修学校,西安,710000)

    编辑 / 何 妍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 http://www.100md.com(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