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12年第5期
编号:1222009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困境与策略(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5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年第5期
     〔摘要〕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今后应该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规划化和专业化运作。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困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10-0007-0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传统的教育课程不同,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教学方法。反思我国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现状,令人堪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应该走上科学化、规划化和专业化的道路。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概念

    (一)课程实施的概念
, 百拇医药
    对于什么是“课程实施”,不同的学者观点不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课程实施与教学的关系上。施良方认为,“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他认为课程实施的两种基本方式是变革与教学,而课程计划的实施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他认为“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钟启泉在这个问题上也同意将教学与课程实施同义。泰巴(H.taba)的“课程设计的图式模式”(schematic model for curriculum design)中关于课程编制过程的第三个步骤即为课程实施,他表述的“选择与组织学习经验”与教学为同义词。廖哲勋等学者认为,课程实施应该被称为学习活动方式,它是一种观念形态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方式是客观存在的学习活动的类型及运行的时间扩建和程序在课程内部的反映。”由此可见,课程实施是依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方式方法的预先设计,是学生实际的各种学习活动在课程中的体现。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概念
, 百拇医药
    姚本先(2003)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没有十分严格的课堂结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涉及到人的因素、课程因素以及背景因素;人的因素主要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课程因素主要有教学设备的配置、教材的质量、课程实施必要性;背景因素主要是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与外部的协调。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这也是导致一些教学不能达到效果的原因。如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没有明确的要求,并缺乏系统的计划、安排、检查与评估,因而在课时、师资及具体实施要求上缺乏制度保障。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困境

    (一)课程实施中观念上的认识偏差

    在调查教师对学校领导课程是否重视时,回答重视的有2人,占2%;不重视的有93人,占93%;持无所谓态度的有4人,占4%。认为学校开设课程的目的名数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检查的有69人,所占比例是36.5%;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54人,占28.6%。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学校开展的时间不长,许多管理者和教师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尚未完全到位。
, http://www.100md.com
    受此影响,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方面主要表现为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一种观念上的东西,根本不需要“真刀真枪”地开设专门的课程;或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可有可无,在“行政压力”或“舆论压力”下,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作为学校装点“门面”的“标饰物”,纯粹为了应付有关的检查和评估;而在升学压力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可以不要,或只是将其定位在课外活动的层次上,或即便开设,也是作为提高升学率,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手段,定位在为升学服务的层次上。这种“上级检查时重要,平常教学中次要,抓统考抓升学时不要”的观念,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乏了最起码的保障条件。然而,目前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随意、盲目和各行其是的混乱现象,有的学校在理论上重视而实际上不太重视,只开几节选修课或搞几节课外活动作个点缀;有的完全流于形式,或者随便开个讲座或专题,敷衍了事,致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成其为课程,缺乏应有的生命力。

    (二)课程实施中缺乏教师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仍旧有中小学没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其中很多学校是通过学科渗透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初一年级通过思想政治课渗透教育;在高中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由没有经过相关专业培训的教师讲解。在对教师的调查中,认为现有的师资需要改善的有94人,占总人数的94.9%;师资一般的有5人,占总人数5.1%。
, 百拇医药
    目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主要是班主任、辅导员、政治、生物、语文或其他学科的教师。这些教师中相当一部分人尚未把现代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作用、特点、原则等方面的认知依然模糊不清。因此,大多数教师仅凭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或德育工作的经验或学科教学的经验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近年来虽然各地也开展了不少培训工作,但由于大都采取大规模“短、平、快”的讲座或报告方式,培训内容的连续性和可操作性极差,因而收效甚微,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由于许多地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编制和职称评聘没有落实,致使一些有条件从兼职转为专职的教师有后顾之忧,不愿“完全专职”,而“继续兼职”的教师因为此项工作并非他们的“主业”,自然也就不能全身心地投入。

    (三)课程实施中课时得不到保障

    课时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然而很多中小学校课时得不到保障仍然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从调查中得出有53.7%学生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时是不够的。然而大部分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排入课程表,有的学校虽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之中,认为有开课的必要,但是在具体落实课时的时候,往往受很多因素限制,又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或是只通过班会或自习的时间不定期地上几次课。受时间限制,以这种形式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很难保障教育效果。
, 百拇医药
    笔者通过访谈发现有些学校是把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归为班会活动之中,但是班级活动又很多,最终真正属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时间寥寥无几。这就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上课没有规律。这种断断续续的上课形式,不但使课程内容没有连贯性,而且使学生学习也没有连续性,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课程实施中学生参与不够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关键。只有学生投入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主动讨论、角色扮演、行为训练、情感体验,真正进入角色,才能真正获得帮助。

    在调查的数据中也发现,只有1.4%学生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角,竟然有98.6%学生认为自己不是课堂的主角,这跟学生没有自觉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着很大的关系。调查中有67.1%学生不喜欢课堂气氛,有86.9%学生没有体会到课堂的快乐。

    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影响课程实施的客观因素。各个学生的认知程度不同,个体有差异,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有所不同,以开课的形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很难使所有的学生对每个问题的解答都满意。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影响了学生的有效参与,有的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学科授课形式,甚至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惜牺牲让学生自由讨论、角色扮演等参与课堂教学的时间。
, http://www.100md.com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策略

    (一)转变领导观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证明,领导的重视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要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落实到实处,就必须首先转变学校管理者的教育观念。一方面,这需要学校管理者充分认识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认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仅要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为升学服务,更要促进学生心理各要素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学校管理者也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和课程观。在此基础上,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在时间、空间、师资等方面有所保证,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功能得以有效而顺利地发挥。, 百拇医药(黄俊霞 姚本先)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