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中医学杂志》 > 2011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135422
坚定信息化建设信心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冉庆欣
第1页

    参见附件(1680KB,2页)。

     相对于偏远落后地区来说,深圳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有钱不代表能做好医疗信息化建设,只有综合政府、医院、社会全方面的力量,才能推动其稳步发展。

    “说起经验和成绩,我想我还没有资格谈这些。”深圳市医学信息中心,林德南主任对记者如是说。“深圳的医疗信息化发展离不开以前的基础建设,如果把医疗信息化建设比作一棵树,我们则是为它规划形状、修枝剪叶,使其长得直、长得壮。”

    深圳卫生体系及信息化建设现状

    深圳位于中国南方珠江三角洲东岸,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经济发展较内地城市相对迅速。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都在推广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作为特区的深圳自然有不少自身的特色。

    “目前,深圳市的信息化建设谈不上超前,也不能说落后。但总体来说进程不是太快,处于一个发展不平衡的阶段。”林德南主任说。“像深圳北大医院、深圳二院等这些信息化建设比较早的医院能赶上全国先进水平,但一些单位的水平之落后,也令我比较诧异。”

    深圳市的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是“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卫人委”,对所属市区的医疗机构进行管辖。深圳的医疗机构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有所不同,它们的性质比较单一,都是属于本地的政府管理。“属地化”管理做得比较好,所以深圳市在整个医疗卫生信息化的统一建设工作方面也相对比较容易一些。

    区域卫生信息共享蓝图

    谈及深圳目前的信息化建设现状,林德南主任介绍,“139工程”与“居民健康卡”是比较有特色且取得了初步成效的项目。

    “139工程”是深圳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包括一个中心、三个平台和九大系统。一个中心即一个数据中心;三个平台即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决策平台以及信息发布平台;九大系统主要分为三大内容:公共卫生系统、医疗系统、社区健康服务系统。其中,社区健康服务系统是一个比较有特色也非常大的系统,深圳有620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深圳“139工程”从2003年就开始规划建设,截止目前建设经费共计1.3亿元,目前已建立了深圳市卫生以及计生数据中心,卫生系统专网。“139工程”计划内的数据中心已经建设完成,数据中心的主机存储、网络安全和数据库、软件系统的配置也已完成。数据中心正在逐步实现深圳市卫生系统多平台互联互通,跨机构数据的互联、共享以及资源的整合。依托数据中心,深圳市可以实现纵向的向国家递交审核数据,横向与本市相关部门,如财政、发改委、银行等部门进行数据交换与共享。下一步要面临的数据存储和运算的问题,将通过云计算的技术来解决。

    多途径预约挂号系统

    在139系统的整个构架上,全市的统一预约挂号项目也是目前正在草拟的方案之一。

    “在我们的规划中,预约挂号要让居民像买飞机票、火车票一样便利。用统一的服务平台来管理‘号源库’,将全市所有医院要拿出来做预约的号放在这个平台的‘号源库’中,再由‘号源库’分发给各个分销点。然后居民就可以用各个途径——手机、座机、网络等方式来实现预约挂号。”林德南向记者描述开设多途径预约挂号的便利所在,“我们参考了北京和香港的一些做法,北京是拿出20%的号源用做预约挂号,香港则正相反,拿出80%的号源用做预约,因为各个城市居民对挂号都有各自的习惯性方式。所以我们会酌情考虑,在这两个值之间取一个值,慢慢引导百姓的挂号习惯。”

    全国最大的居民健康档案系统

    “139工程主要是从区域卫生方面考虑,可以说现在深圳市已经建成了一个基本完整的区域卫生信息网架构,绝大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可以实现连接和数据的实时上传。在该基础上,我们才可以做其他的工作——比如说‘居民健康档案’和‘健康卡’的应用。”林德南主任说。

    目前,深圳市建设了国内数量最大的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包括1500万份居民健康档案基本信息库和近600万份的健康档案数据库。“健康卡”则是与“139工程”相关联的一项便民项目。2010年,深圳在7家大医院进行了试点,将医保人群的医保卡作为健康卡的代替物;与银行合作,用金融卡作为非医保健康卡的替代物。“深圳市居民使用两种不同的健康卡,以医保卡作为健康卡,非医保是以银行卡作为代替物,其作用就是身份识别和支付。”

    除了身份识别和支付功能之外,健康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通过健康卡能够在患者授权的前提下,在任何一个医疗机构、医生工作站调阅居民的健康档案。但按照权限不同,人们查看各自权限范围内的信息也不同:市民可以看自己的信息,医疗卫生人员可以看医疗卫生的相关数据,而医疗行政管理人员可以看行政管理相关的信息。这对一个拥有如此庞大的健康档案数据库的深圳来说,无疑对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供更有利的途径,使百姓的就医流程更加方便。

    统一标准,确保医疗数据互联互通

    谈到深圳的一些特色性发展规划,林德南主任说:“我们想走一条整体化的医院信息系统规划之路,即一次性买断某一个信息系统的使用权,在各个新建医院中应用。这样新建医院就不用再花很多精力去选择软件,只需付实施费就可以。这是一种比较节约的做法,而且更有利于实现统一、规范的管理,使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也少了很多技术性屏障。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努力方向。”

    但在财政分为市区两级分制的深圳,区级医院是否认可这个方案并实施呢?面对记者的疑问,林德南主任说:“退一步讲,即使各医院不认可这个方案,我们也在抓紧时间出台相应的标准规范。无论是谁建设,怎样建设,只要合乎标准规范,都可以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这是有所保证的。”

    诚然,除国家正在制定的标准规范外,各地也抓紧制定适合自己的标准。像深圳一样,基本架构建立起来了,要实现互联互通,没有标准怎么去做到呢?这是发展的必然,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问题需要去解决。目前,深圳所面临的问题就是标准的配套制定,才能保证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

    不是有钱就能做好信息化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资源、企业力量和医院的共同推动才能有所发展,并不是有钱就能做好信息化建设。”林德南主任由衷地感慨说。

    可以说,目前摆在全国卫生主管部门面前的难题就是经费不足。但有钱就能做好信息化吗?答案是否定的。不只是深圳,相信全国各地的医疗信息化建设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短缺;领导的管理理念;市场运作缺陷等等一系列问题。

    当前,以教育为支撑的人才输出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医院所需求的既懂医疗又懂IT的人才捉襟见肘;其次,部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之所以缓慢,主要是由于医院“一把手”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这些不足包括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在医院的作用认识不足和对信息化建设内容的认识不足,一些领导认为信息化只是一个辅助性的管理工具,并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可以帮助医院实现精细化的管理,如绩效考核、医疗流程的优化。

    同时,市场运作方面同样存在不少缺陷。政府招投标时,很多小企业也参与竞争,由于价格低廉获得建设项目。但毕竟小企业水平有限,对于庞大且繁琐的医疗系统研发力度不够,无法开发出合乎医院要求的产品。产品不合格就会直接会导致医疗信息系统的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所以一个合格的招标综合评价体系也是目前各个地区所需要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8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