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之友》 > 2005年第8期
编号:11116044
杨为信:将抗糖“革命”进行到底
http://www.100md.com 2005年8月1日 《糖尿病之友》 2005年第8期
     夏日的南京,异常“火热”,走在街头,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浑身上下湿漉漉的,那感觉真有几分像是在蒸“桑拿”。已习惯北方干爽气候的我,此时此刻真有些支撑不住了。就在此时,对面出现一位满头银发、满面红光的老人,只见他迈着矫健的步履,轻松、悠闲地哼着歌曲,径直向记者走来。

    他就是记者专程从北京赶来准备采访的主人公——杨为信。要不是他自我介绍,恐怕没有人能猜出这已是74岁的老年人;如果不是亲耳听他讲述自己的故事,压根就没有人相信,这是一位注射胰岛素长达52年的1型糖尿病病友。

    胰岛素相伴52年,成功“抗糖”52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杨老先生解放战争时期参军,是位扛过枪、打过仗,历经枪林弹雨的老革命。解放后.这位战功卓著、英俊潇洒的江南”小秀才”先后在西南军区和解放军总政治部任职。就在他踌躇满志,准备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贡献聪明才智的时候,不期而遇的病魔粉碎了他对美好未来的憧憬。1953年的夏天,前途无量的杨为信日渐感到四肢乏力、浑身没劲,接下来是明显的消瘦,口渴难耐,多饮、多尿。领导和战友们看着平日活泼好动、爱说爱唱的杨为信开始”打蔫”,心里犯起了嘀咕:他怎么会这样无精打采的?莫不是病了?于是,催促他赶紧去医院检查一下。
, 百拇医药
    经部队医院检查,医生说他心、肝、肺都没有问题,休息几天就好了。接着又去检查数次,还是没有检查出他的病症所在(当时的医疗条件还很差,检验设备简陋,加之部队医院的医生对糖尿病还没有什么感性认识,所以认为他的身体无“大恙”)。时间一天天地过去,领导眼看着一个身强力壮、活蹦乱跳的小伙子迅速消瘦下去,就开了张介绍信,叫他到北京协和医院详细检查一下。协和医院的医生看他的嘴唇干裂,就问想喝水吗?杨为信说:”一天能喝好几暖瓶开水呢!”后经尿糖检查呈现强阳性(四个”+”号),医生告诉他是脆性糖尿病(当时1型糖尿病称为脆性糖尿病),得马上住院治疗。

    据杨老回忆,由于当时人们对糖尿病知之甚少,对打胰岛素有神秘感,心里非常恐惧。这对正热恋中的杨为信是劈头浇了一盆冷水,经过几天几夜的思前想后,杨为信‘,,S影响深爱的”她”今后的事业,就下决心给在重庆军医大学读书的恋人写了一封“断交书”,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回信,恋人深情地说:“糖尿病并不可十白,十白的是你想得太多,我把心都交给你了,你还……”这意想不到的知音,让杨为信感动万分,终身难忘,给他抗击糖尿病增添了动力和信心。自打这以后,他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主动控制饮食,开始每天只吃3两 (当时16两等于一市斤),每餐只能吃三个水饺,实在扛不住了就靠吃青菜充饥,这对一个身强力壮的青年人是多么残酷呀!他忍了又忍,硬着头皮挺了过来。
, 百拇医药
    党的恩情比海深,妻的温情永难忘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我国还不能生产胰岛素.进口的胰岛素供应也不正常,尽管组织上为了保障他的治疗与健康想尽办法,但胰岛素也有”断顿儿”的时候,每当此时,组织上就让他去住院,医生就让他禁食,并卧床休息,同时应用中医药疗法维持生命,静静等待胰岛素的到来。在那个艰苦的时代,组织上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杨为信对此感慨万千、铭记终生。

    他把党的恩情化作前进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一心一意跟党走,全心全意干好本职工作,曾多次立功受奖。1958年他从军队转业,为响应党的号召,他主动放弃回到江南水乡、六朝古都的南京的机会,与妻子和孩子们一起到生存条件艰苦的贵州去工作。在贵州艰苦的环境和那个艰难的年代,为使杨老有个好心情和健康的身体,妻子常德华省吃俭用,宁愿自己和孩子吃苦,也要千方百计地照料好老杨的生活,及时督促他吃药、打针,细心观察他的血糖变化,为调理好老杨的病情和抚育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妻子费尽了心血。
, http://www.100md.com
    从发病之始,只要不出现胰岛素的供应短缺,他每天都要定时定量注射4次胰岛素,在他与胰岛素相伴走了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之中,粗算起来,全身已经留下了7—8万个针孔。但他没有白白受罪,他成功了!时至今日,他未出现任何糖尿病并发症,依然快乐、洒脱地生活着。言谈中,记者真切地感觉到:他确实踢开了“糖魔”的羁绊,大踏步地向既定方向前进着。用他的话说:”我既能从枪林弹雨中爬出来,就不会被糖尿病吓倒,我要像对待敌人那样设法消灭他、俘虏他。50多年来我一直在革糖尿病的命,而且,我有决心将抗糖·革命·进行到底!”

    恩爱夫妻荣归故里,老有所为共谱新篇

    老俩口先后光荣离休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南京,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从此在南京扎下了根。为充实晚年生活,杨老参加了街道组织的“五老”报告团,上老年大学,学习书法,参加金陵老年艺术团,表演独唱、领唱、男声小合唱和大合唱等节目,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携手共度的夕阳美景,使老俩口尽尝了天伦之乐。
, http://www.100md.com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老伴常德华突然患了老年痴呆症,自此,杨老就挑起了护理老伴和料理家务的双重担子。他经常推着轮椅和老伴参加社区活动,逛商店、游览公园。但老伴病情日渐加重,骨瘦如柴,完全丧失了认知能力。杨老的心像刀割一样痛,他心想:”前半辈子她为我牺牲了青春年华,后半辈子我要为她献余生。”他想方设法请名医为老伴精心治疗,从饮食调剂,美化环境,物理和音乐疗法,他都亲自去做,还给老伴唱歌、弹琴、讲故事、读报刊、说笑话。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夜以继日的精心护理,生活上细心的照料,精神上百倍的呵护,以赤诚的心唤醒她的记忆。终于,在七年之后的今年春天,老伴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严重的褥疮痊愈,长期的低烧不见了,多年的便秘正常了,更令人高兴的是她终于露出了笑容并开口讲话了,和老杨有了感情上的交流。

    在风风雨雨的人生旅途中,在与胰岛素相伴长达52年的日子里,杨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开朗的胸怀及乐观的精神面对现实,笑对人生。他战胜了病魔的羁绊,提高了生活质量,增强了体质。据杨老介绍,如今 74岁高龄的他每天还骑着自行车去菜市场买菜,去超市购物.去书店选购书籍,到社区参加各项活动。采访中,他给记者展示了日前的《体检表》,上面清楚地写着:B超检查一栏是“肾、肝、胆、胰、肺未见异常”,空腹血糖是5.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是6.7mmol/L,糖化血红蛋白是 6.1%,其余如眼底、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检查结果均正常。

    当记者应邀来到杨老的家里时发现,简陋的居室里到处都堆满了书籍,他说他的最大爱好就是读书、练字、作词、作曲和唱歌。自离休以来,他已经在全国各种书报杂志上发表了100余首由他作词作曲的讴歌共产党和反映老年人生活及养生保健的歌曲。特别是他创作的《长寿歌》等歌曲深受老年人的好评,每每演唱都会博得满堂喝彩。据他的家人介绍,他人走到哪里,歌声就在哪里荡漾。是的,记者也“享受”了这一”待遇”,就在短暂的采访过程中,他也要一层歌喉.清唱数曲。

    2004年,凭借他友善乐观的处世态度和相敬如宾的夫妻感情,以及坚韧不拔的“抗糖”精神,街道表彰他为“十佳”社区居民。, http://www.100md.com(李景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