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医疗保健 > 糖尿病之友 > 2007年 > 第1期
编号:11364763
“α-糖苷酶抑制剂(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1日 《糖尿病之友》
     板、抗凝、溶栓、降纤等方面。

    抗血小板治疗

    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许多激活血小板的因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随时有发生血栓的可能。因此临床上选用抗血小板剂,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以达到改善微循环及抗凝作用,实现治疗和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目的。目前常用的抗血小

    板药物主要有:

    1.阿司匹林研究证明,缺血性脑卒中初次发作后,应用阿司匹林能够显著降低卒中再发的>风险。在发作期当日(非溶栓者)先口服

    1次阿司匹林300毫克,而后100毫克/日,两周后50~75毫克/日。阿司匹林的主要不良反应有皮疹、胃肠道反应、出血等。因此在应用阿司匹林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血小板的功能、观测其不良反应。注意选择用药时机,禁与溶栓、抗凝药同时应用,以防出血。
, 百拇医药
    2.噻氯匹定(抵克力得)推荐剂量为0.25毫克/日。主要不良反应有皮疹、胃肠道反应、粒细胞减少以及出血等。噻氯匹定较阿司匹林更易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因此在应用噻氯匹定过程中除要注意监测血小板的功能外,更需注意监测血常规。

    3.氯吡格雷(波立维)研究显示,氯吡格雷是一种合适的阿司匹林替代药,至少与阿司匹林一样安全,较噻氯匹定更安全。因此,对有条件或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者,可选用氯吡格雷,75毫克/日。其主要的不良反应有皮疹、腹泻、粒细胞减少和出血等。

    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可用于急性颅内或颅外动脉阻塞以及进展性脑血栓形成。由于抗凝治疗易引起出血等并发症,因此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及治疗时机,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于年龄大于80岁、昏迷及有出血倾向的糖尿病患者则不适合。

    抗凝治疗的常用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及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令等。其中肝素的治疗作用尚有争议,其确切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估。而低分子肝素具有同等抗血栓形成作用和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并且其出血等不良反应较小,从而为急性脑梗死的抗凝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华法令等口服抗凝药物由于显效较慢,仅适用于脑梗死的预防或缓慢进展的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华法令,常用剂量为2~4毫克/日,INR值(国际标准化比值)应控制在2.0~3.0之间。如果没有监测INR的条件,建议不要使用华法令,可选用阿司匹林等药物来治疗。
, 百拇医药
    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指应用某些药物(溶栓剂)使脑动脉内的血栓或栓子溶解,堵塞的血管再通,脑血流恢复正常。目前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正逐步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由于溶栓治疗可导致脑梗死病灶继发出血和再闭塞及再灌注损伤,故应谨慎选择治疗的适应症:患者年龄应小于80岁;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有明确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经脑CT排除颅内出血;发病在6小时以内,进展性脑梗死可延长至12小时;治疗前收缩压小于200mmHg,或舒张压小于120mmHg;患者无意识障碍,但椎一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因预后极差,故即使昏迷较深也可考虑;无出血性疾病及出血性素质,且需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常用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前体(pro—UK)、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等。pro—UK和rt-PA可选择性作用于局部血栓中的纤溶酶而发挥溶栓作用,血管再通率高且全身性不良反应少。

    降纤治疗
, http://www.100md.com
    基础与临床研究显示,降纤治疗可以纠正血液的高凝状态,增强纤溶系统活性,促进血栓溶解,使血液再通。在脑梗死的急性期,降纤治疗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但对能否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则存在争议。常用的药物包括巴曲酶、降纤酶、安克洛酶等。脑梗死发病后12小时之内进行降纤治疗可改善病人预后,6小时之内疗效会更好。

    神经保护治疗

    神经保护药物种类很多,包括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抗氧化剂、自由基清除剂和神经生长因子等等,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保护受到缺血后损伤的神经元。虽然在理论上神经保护治疗是可行的,但是目前尚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依据来证实其有效性,但这并不排除神经保护治疗是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之一。

    总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药物治疗应遵守以下原则:超早期溶栓治疗、脑保护治疗、个体化治疗原则以及整体化观念,充分考虑对其他脏器功能的影响,对卒中的危险因素及时给予预防性干预措施。只有认真结合以上原则,才能最终达到挽救生命、降低病残及预防复发的目的。

    (编辑/钟卉)

    [ 上 页 ], http://www.100md.com(刘志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