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医疗保健 > 糖尿病之友 > 2007年 > 第11期
编号:11513796
“攻心”与“攻坚”并重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1日 《糖尿病之友》
     儿童糖尿病由于发病早、并发症多,给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小患者的健康带来的危害比成年人更大,而且会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以后的就业带来沉重的压力。他们除了疾病早期的适应性障碍以外,社交退缩、交往不良、抑郁和焦虑是主要的心理障碍表现。另外,由于儿童本身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知道患上糖尿病后,很多孩子会出现愤怒、抑郁、闷闷不乐等情绪问题。国外也有调查证明:30%的糖尿病孩子有抑郁症。而这些心理问题又会影响糖尿病的病情控制,形成恶性循环。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仅凭药物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与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及社会支持相结合,才能使糖尿病儿童像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因此专家建议,治疗儿童糖尿病,常规治疗与心理保健同等重要。

    幼儿:正确加以引导

    孩子是非常单纯的,和孩子交流应以平等为原则。对于学龄前的糖尿病患儿,建议家长不要讲太多道理,因为孩子根本理解不了。有些家长对于自己患病的孩子会过多呵护、过多地讲道理,其实这些是不必要的,告诉孩子该怎么做就行了。学龄前儿童的行为主要是模仿,当他养成了好的行为习惯,自然会主动吃药或是测血糖。

    另外,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到什么时间就应该做什么事情。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孩子是最重要的。对待疾病也是一样,定时吃药打针,让他接受这是生活的一部分。

    学生:树立学习榜样

    对于已经上学的糖尿病患儿,家长首先应该把他当做正常孩子来要求和看待。此外,榜样的力量很重要。这个榜样并不一定就是学习特别好的人,也可以选择具有坚强意志的人,作为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糖尿病会伴随孩子的一生,他毕竟要靠自己面对,家长不可能照顾孩子一辈子。所以,孩子自己要多学习糖尿病知识。掌握了知识后,血糖控制得好,他就会更有信心;控制不好,他也会自己去寻找原因,这样才能更好地与糖尿病斗争。

    另外,面对已经患病的孩子,家长由于过于疼爱,往往不会让孩子去做事情。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需要去关心别人,长大后形成习惯,很难再改。“我需要帮助,你能帮我吗?”当你这样询问孩子,他会觉得自己是有用的,并且非常愿意付出,成长为一个对社会、家庭和自己都能负责的人。

    平衡: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临床上也发现,由于患儿的严重心理障碍造成病情的反复及不稳定,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多困难。例如,有一个刚出院不久的患儿,家庭记录做得很认真,每天血糖监测比较稳定。但一到复查的日子,血糖就增高。究其原因,是由于担心复查的结果不正常造成的。这种紧张心情不可避免地引起内分泌功能的变化,导致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进而血糖增高。

    这类情况不仅出现在看医生时,还有考试前。有些家长给孩子的心理压力太大了。血糖不好,父母必然着急,往往不是唠叨就是默默掉眼泪,这些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现在家里都是一个孩子,父母望子成龙,自然会对孩子的学习有要求,考试肯定也会对他们形成压力。而患儿本身由于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不能相应地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去调节这种内环境的失衡,致使代谢失去控制,血糖增高,甚至出现急性并发症。

    忠告:相信老师,科学饮食

    患儿家长在孩子入学时,应该让班主任了解孩子的病情。老师才会考虑让孩子有时问加餐,而且不会引起别的孩子的异议,会更加关心孩子。家长不要有害怕心理,现在患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很多老师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知识。

    孩子处于生长发育期,饮食不要太限制。有些医生或家长认为,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甜食和水果,这是错误的。因为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需要控制的都是摄入的热量而不是食物的品种。比如在夏天,孩子完全可以吃西瓜,1千克西瓜的热量仅相当于50克粮食,吃了西瓜,少吃几口饭就可以了。

    一般儿童活动量大,在上午10:00、下午15:00也即三餐中间,要注意加餐,吃点饼干或水果都可以。另外,夜间低血糖会影响孩子脑细胞的发育,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可以考虑给孩子在睡前加餐。

    注意:定期检查和监测

    那么,2型糖尿病患儿应该早用胰岛素来维持胰岛B细胞的功能吗?这要看孩子的体重是否快速下降,还要检查他的胰岛素分泌水平。如果胰岛功能好,可以不用胰岛素治疗,因为用了以后孩子容易更胖。

    糖尿病患儿一定要定期去医院进行生长发育的相关检查,家长不要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的血糖和学习上。孩子也要有正常的生理发育,应该每半年去看一次门诊,做检查,可以据此调整用药量,因为孩子在不断长大,用药量也在不断变化。

    建议糖尿病患儿在家l天测4次血糖,1周观察两三天的血糖变化。另外,糖化血红蛋白一定要3个月测1次,可以反映出比较真实的血糖水平。另外,建议家长给孩子测耳垂的血糖,降低疼痛感。,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