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医疗保健 > 糖尿病之友 > 2008年 > 第7期
编号:11672948
1型糖尿病患者如何摆脱夜间低血糖?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1日 《糖尿病之友》
     绝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严重的胰岛细胞破坏,自身胰岛素分泌量极少,必须用胰岛素替代治疗来维持生命。而胰岛素治疗最常见和最危险的并发症是低血糖。低血糖是指多种原因所致血糖低于2.8mmol/L,而引起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脑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称为低血糖昏迷。低血糖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会经常出现。有研究发现,30岁以上用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平均每周有1次低血糖发作,尤其好发于夜间,发生概率要大于50%。那么,1型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避免出现夜间低血糖呢?首先我们要对低血糖的原因和症状有所了解。

    原因

    正常人的血糖波动在3.3~8.9mmol/L之间较窄范围内,它受多种酶、激素、神经的控制和调节,使血糖来源和利用之间维持动态平衡的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常见的原因有:

    1、胰岛素用量过多;

    2、胰岛素制剂转换时未进行换算(如用短效胰岛素改为长效胰岛素,要减少剂量);

    3、注射时未充分混匀或剂量抽错;

    4、忘记或推迟吃饭,进食量不足;

    5、运动量较平时加大,但未适当多进食食物;

    6、感染或生病(尤其是腹泻和呕吐);

    7、空腹时饮酒过量;

    8、同时应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9、还有相当一部分低血糖原因难以解释。

    总之,越是血糖趋于良好控制的患者,越容易发生低血糖。

    症状

    低血糖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如心动过速、面色苍白、多汗、饥饿感、震颤、血压升高等。这些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症状充当了“警告症状”。如果血糖没有及时纠正,可进一步出现口齿不清、步态不稳、痴呆不语、意识不清、昏睡等症状。随着低血糖加重和时间延长,则可进一步出现脑部功能损害的表现,并可因脑水肿、脑疝而致死。

    低血糖的表现不一,与血糖下降的速度、持续时间、病因、个体反应、耐受性及基础血糖水平有关。有时低血糖症状不被察觉,无先兆症状突然意识丧失,这是非常危险的,称为未察觉低血糖。常见于伴有糖尿病神经病变,或服用β受体阻滞剂者以及部分老年患者。

    一旦怀疑低血糖发作,应迅速测血糖。血糖仪检测是快速、准确的检测血糖方法,适用于家庭和急救单位,血糖值如果低于2.8mmol/L可以确诊。如果血糖仪测定与临床表现不符,应抽静脉血送实验室测定,并同时采用积极治疗,不能坐等结果。

    防治

    夜间低血糖通常发生在凌晨2:00~4:00之间,而此时患者常在睡梦中,使低血糖早期症状不能及时察觉,从而加重低血糖反应。如患者早晨醒来发现潮湿的床单,无法解释的清晨头痛、头晕、健忘或清晨空腹高血糖,要怀疑夜间发生低血糖。

    对于夜间发生低血糖要分析原因、对症治疗,常用方法有:

    1、睡前加餐;

    2、减少睡前胰岛素剂量;

    3、调整胰岛素注射时间,可以将晚餐前注射改到睡前;

    4、改变胰岛素类型,将中效改为长效,或将国产的长效胰岛素改为超长效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等。

    夜间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可能白天亦有低血糖发生。在调整治疗方案时要检测全天的血糖,如血糖峰谷差距较大的患者,应选用胰岛素注射次数多的方案。强化治疗的患者要改为一般治疗,减少全天胰岛素剂量。

    大部分患者发生的是轻微低血糖,可通过进食含糖食物自救。如果进食含糖食物5~10分钟后,症状还不能缓解,应当重复或进食适量面包、米饭。如果在15分钟内不能缓解,应及时到医院救治。

    (编辑 钟 卉), 百拇医药(蔡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