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6年第1期
编号:11115532
自我同一性理论与经验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6年第1期
     摘要 Erik Erikson首先提出自我同一性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描述,但没有对其进行实证研究。而Marcia则从复杂的自我同一性概念中析出两个维度,从而对自我同一性进行实证研究成为可能。随后的很多研究都把同一性发展归于个人因素,但这很难解释倒退现象,于是情境因素就被引入到同一性发展中来,现在许多研究者对于影响同一性发展的因素既有情境因素又有个人因素这一点已达成共识,并提出一些理论模型。与此同时,另有一些研究者希望探求到自我同一性这一构念与其它构念间的关系。同一性构念效度及其发展机制以及同一性构念与其它构念之间的关系仍是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自我同一性,探索,承诺,倒退。

    分类号 B848

    1 自我同一性概念的提出——Erikson对自我同一性的经验性描述

    Erik Erikson被称为“同一性之父”,他在其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中指出,同一性与同一性混乱这一危机是青少年必经的阶段。Erikson的自我同一性概念源于临床经验,当时他发现有些从二战返回的士兵不能把自己的生活连接起来,缺乏一致性和连续性,他就用“自我同一性”来描述这一现象[1]

    关于自我同一性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来对其进行理解。一般认为自我同一性就是个体对过去、现在、将来“自己是谁”及“自己将会怎样”的主观感觉和体验 ......
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7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