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6年第6期
编号:11365550
数字的空间特性(4)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6年第6期
     脑损伤病人的研究还发现,损伤HIPS会影响到所有需要数量参与的运算,左半球角回损伤会影响数量知识的提取,而如果损伤到后顶上回,将影响到所有涉及视觉空间的数字任务。这种加工的分离已经得到相关研究的支持,比如一些病人减数运算能力受损但乘法知识提取保持完好;相反另一些病人能进行乘法运算但表现出减数运算困难;还有部分脑损伤病人不能够进行线段划消任务,但他们却能顺利完成其他数字任务,比如简单算术知识提取[30]。

    6 总结和展望

    综合以上研究,我们认为,目前有关数字空间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探讨SNARC效应的产生机制。SNARC效应的发现证明了数字和空间的关联,引发人们对数字空间关系的极大兴趣;SNARC效应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广泛性,它不受刺激呈现条件和反应器类型的影响;在心理层次上,心理数字线的提出很好地解释了SNARC效应;对于SNARC效应的发生阶段行为和电生理研究表明,在选择反应阶段空间信息开始对数字加工发生作用。第二,比较SNARC效应与Simon效应的异同,也能够发现数字空间编码的一些特征。Simon效应和SNARC效应都包括刺激和反应在空间方位上的一致性,只不过SNARC效应不像Simon效应体现的是一种直观的空间一致性,它是一种心理表征层次上的一致性,是数字大小本身具有的特性,因此SNARC效应中的空间一致性现象也更具有稳定性。第三,近期的一些研究者拓展了数字和空间研究的范围,企图通过空间注意这一中介环节进一步挖掘出数字的其它空间特性。
, http://www.100md.com
    虽然很多实验都表明数字的大小和空间存在着编码上的联系,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SNARC效应来自于数字大小之外信息的可能,因为数字的大小信息本身隐含着与次序相关的信息,可能是次序信息引发了数字的空间加工,也可能是大小和次序信息共同引发了数字的空间加工,然而目前这方面还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现有对数字和空间关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而且研究方式过于单一,虽然研究者对SNARC效应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数字的空间特性并不都表现为SNARC效应,SNARC效应也不可能向人们展示数字的所有空间特点,所以研究者在深入研究SNARC效应的同时,更应该拓宽研究的空间,可以从和视觉空间有关联的任务、数字大小有关联的任务尤其是与两者都相关的任务着手,这样才能积累更丰富更全面材料而不仅仅局限于心理数字线的单一解释;也有研究者开始从注意视角谈到数字的空间加工,但这些研究还比较浅显且只是局限于证明数字加工离不开空间注意的参与,具体注意怎样调控数字加工,以及这种调控与注意对视觉空间作业的调控有何关系还少有研究,现有的认识还只是限于理论上的推测。所以对于注意和数字加工的研究也值得挖掘。
, http://www.100md.com
    另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关于SNARC效应的本质,人们还不能确定到底是什么因素引发了SNARC效应,虽然现有研究大部分都是借用心理数字线来解释SNARC效应,但是也有不少研究者指出,可能是由于感觉效应器和特定的刺激任务间的关联引起了SNARC效应,而不是数字的空间表征方式使然。这会使人想到SNARC效应反映的可能不是数字的内部表征特性,而是过量学习形成的一种数字和反应间的运动联接和习惯,比如Bächtold等[35]就发现,当被试把数字想象成为尺子上的刻度时出现了SNARC效应,但是当让被试把数字看成是钟面上的时刻时SNARC效应却倒置了。此外,文化因素在SNARC效应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研究发现不同文化环境下心理数字线的走向是不同的,所以文化因素在SNARC效应中的作用应该得到将来研究的重视,这可以从跨文化视角,综合心理数字线研究,对比不同文化习惯下人们的数字加工特点,这样才能加深对文化因素在数字空间表征中所起作用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Tlauka, M. The processing of numbers in choice-reaction tasks. Austral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2, 54: 94~98
, http://www.100md.com
    [2] Dehaene S. Dupoux E. Mehler J. Is numerical comparison digital? Analogical and symbolic effects in two-digit number comparis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1990, 16: 626~641

    [3] Dehaene S. Bossini S, Giraux P. The mental representation of parity and number magnitud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993, 122: 371~396

    [4] Calabria M, Rossetti Y. Interference between number processing and line bisection a methodology. Neuropsychologia, 2005, 43: 779~783
, 百拇医药
    [5] Nuerk H C, Wood G, Willmes K. The universal SNARC effect.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2005, 52(3): 187~194

    [6] 刘超,买晓琴,傅小兰. 不同注意条件下的空间—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 心理学报, 2004, 36(6):671~680

    [7] 刘超,傅小兰. 不同注意条件下大数与小数的加工差异. 心理学报, 2004, 36(3):307~314

    [8] Fias W, Brysbaert M, Geypens F, et al. The importance of magnitude information in numerical processing: Evidence from the SNARC effect. Mathematical Cognition, 1996, 2: 95~110
, http://www.100md.com
    [9] Fias W. Two routes for the processing of verbal numbers: Evidence from the SNARC effect. Psychological Research, 2001, 65: 250~259

    [10] Keus I M, Schwarz W. Searching for the functional locus of the SNARC effect: Evidence for a response-related origin. Memory & Cognition, 2005, 33: 681~695

    [11] Schwarz W, Keus I M. Moving the eyes along the mental number line: Comparing SNARC effects with saccadic and manual responses. 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 2004, 66(4): 651~664

    [ 上 页 ] [ 下 页 ], 百拇医药(徐晓东 刘 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