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6年第6期
编号:11365574
别对我期望太高:运动领域中的自我设限(1)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6年第6期
     摘 要 运动领域中存在自我设限行为。自我设限是指个体针对可能到来的失败威胁而事先设计障碍的自我保护策略,可分为行动式自我设限及自陈式自我设限。抬举他人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自我设限。自我设限的动机有自我价值和印象管理两种理论解释。与自我设限相关的因素包括归因、自尊、目标定向、群体凝聚力、任务性质及性别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实践的角度为教练员正确处理自我设限问题提供了建议。从理论上提出身体自尊可能是运动员整体自尊和自我设限之间的中介变量。

    关键词 自我设限,自我价值,印象管理,运动员。

    分类号B849

    一个专业曲棍球运动员在签署一个“使他成为世界上身价最高的运动员”的重要合同之前开始酗酒;两个好朋友相约去打网球,其中一个不停的念叨:“最近好久不打了,估计有点手生……”;某教练员向体育记者诉苦:“今年我们有几个老队员离队,所以新赛季我们重在磨合阵容……”运动员、大众体育爱好者和教练员常常在重要事件、比赛或是赛季前有些类似的行为。这些行为有的令人费解,也有的看起来很符合逻辑,但其实质上都是在使用自我设限(self-handicapping)策略[1]。自我设限策略具有暂时维护自我价值感或个人形象的短期利益,但某些自我设限行为(如,酗酒)可能会影响运动员成功的机会。长期的自我设限,更会使得运动员缺乏对自己运动成绩负责的态度,甚至经常处于失败的境地,最终必定损害其自我价值感[2]。然而,在运动领域中确实发现了自我设限行为[3]。国内外对自我设限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运动领域中的自我设限仍然知之甚少。本文将对自我设限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做一简要介绍,同时结合该理论在运动领域中的研究成果讨论其在运动领域中的应用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 http://www.100md.com
    1 自我设限概述

    1.1 自我设限的概念

    自我设限是指个体针对可能到来的失败威胁,事先设置障碍,为失败创造一个合理的借口,从而保护自我价值,维护自我形象[4]。当个体预期事情可能会失败时,就故意在其前进的道路上寻找、声称或创造某种看起来有说服力的障碍。若结果是失败,个体可将其归因于自设的障碍,而不是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从而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另一方面,自我设限并不意味着结果注定要失败。若取得成功,又可将成功归因于自身的能力,从而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

    自我设限是一种行为策略。自我设限主要发生在能力评价的成就情景中。自我设限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5]。个体所设置的障碍,可以是行为的(如,运动员在比赛前喝醉酒),言语的(如,声称自己身体不适或失眠),甚至是无作为(如,学生体育考试前不做任何练习)。自我设限出现在成就行为之前或与成就行为同时出现,而不是在成就行为出现之后。有些个体比其他人更易使用自我设限策略,他们具有高自我设限倾向的人格特质(trait of self-handicapping)[6]。
, 百拇医药
    1.2 自我设限量表(SHS)

    Jones和Rhodewalt(1982)编制的自我设限量表(SHS)是最有代表性的自我设限测量工具,它可以有效的区分个体自我设限倾向的高低[7]。自我设限量表(SHS)包括20道题目,采用6级计分,主要分为“找借口”和“不努力”两个维度。“找借口”维度的题目如,“当我做错事的时候,我会为自己找借口”,“我认为我比大多数人感到更不舒服”,“阅读时我总是因为噪音或自己的白日梦而分心”;“不努力”维度的题目如,“如果再努力一点,我会做得更好”,“我总是把事情拖到最后时刻”。大量研究证实,自我设限量表(SHS)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 自我设限的类型

    自我设限策略主要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即行动式自我设限(behavioral self-handicapping)和自陈式自我设限(self-reported self-handicapping)。行动式自我设限是指个体为了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归因而事先采取的行动,如酗酒、服用阻碍表现的药物、减少练习的时间等[8~10]。Rhodewalt等人(1984)用自我设限量表(SHS)测试大学游泳运动员,然后,在整个赛季中对运动员训练的努力程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低自我设限者在重要比赛之前更加努力,高自我设限者的情况相反[3]。
, http://www.100md.com
    自陈式自我设限是指个体在从事任务之前,主动声称存在一些可能会影响自己发挥水平的因素,如紧张、焦虑、身体不适等。在运动领域中,自陈式自我设限比行动式自我设限更为普遍。因为行动式自我设限会付出更高的代价[11],它将使竞赛成功变得更难。一旦失败,运动员又会被认为是能力不强。自陈式自我设限只是在投入活动之前提出一个可能并不存在的借口,没有不利于表现的实质行为,因此对表现不会产生真正的影响,也不会减少个体成功的机会[12]。同时,它还具有维护自我价值感或个人形象的功能。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经常听到运动员在重要比赛前声称自己非常焦虑,甚至虚构或夸大伤病。

    此外,抬举他人(other-enhancement)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自我设限策略[13]。其特殊性表现在:个体在面临竞争或比较的情境时,并不选择行为的或声称的自我设限行为,而是提供给竞争者或比较者额外的信息或帮助使其有更好的表现,自己同样尽力以求最佳表现。若结果为失败,则可将之归因于竞争者所获取的额外利益,从而避免对自己能力的怀疑。18世纪法国的一位国际象棋冠军面对其他棋手的强劲挑战,却出人意料的立下一个规矩:与他比赛时对手一定要先走棋,而且他还要让对手一颗棋。这样,即使他输掉比赛,也可以将失利归因于对手的有利条件,而不是自己的能力。
, 百拇医药
    2 自我设限的动机

    目前,关于自我设限的动机有两种理论解释。其一是以Covington等研究者为代表的自我价值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成就情境中,个体行为的基本动机就是保护自我价值。自我价值的核心是能力,高能力会增强个体的自我价值,低能力会降低个体的自我价值。高努力并成功是值得赞扬的,高努力却失败了则给人留下低能的印象,因此个体会尽一切可能避免失败或者改变失败的意义。自我设限就是个体为了达到保护自我价值,转移人们对其能力的注意力而采取的一种策略[14]。

    有关自我设限动机的第二种理论解释是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在公众面前形象的关心是驱使其使用自我设限策略的主要原因[15]。个体因担心表现不佳会损害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而使用自我设限策略[16]。个体在自己成功道路上设置的障碍可以在失败时为其挽回颜面,而成功时则可以增强其公众形象。例如,某运动员在比赛前宣称自己有伤(可能是虚构的或是夸大自己的伤势),那么如果他(她)在比赛中表现不好,大家也觉得可以原谅,不会对他(她)做过多负面评价;倘若他(她)表现十分突出,大家可能对他(她)有更高的评价。

    在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轻视个人价值而重“面子”是中国人的普遍心理特征。因此,中国人的自我设限更有可能是出于印象管理的动机。石伟等人(2004)认为,自我保护动机和自我呈现动机在自我设限中何者为主,可能与其他中介变量有关,孤立的探讨自我设限的动机可能是无意义的[17]。文化背景可能正是影响自我设限动机的一个重要变量,但仍需跨文化研究的进一步验证。

    [ 下 页 ], 百拇医药(孙 青 张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