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9年第1期
编号:11726728
选择扩散效应研究的回顾与前瞻(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9年第1期
     的行为驱力,所以,失调的程度在于这个矛盾与个体自我概念的冲突程度。

    3.1.2自我肯定模型(Self-affirmation model)

    该模型认为,自我的评价作用导致了失调。失调的概念基于自我而不是对认知一致的需要,从一致到不一致并非失调的核心动(Heine&Lehman,1997)。因此从本质上说,失调不是对心理冲突或自我矛盾感到不适,而是意识到自我统整性受到威胁而产生的负性情绪。Steele(1993)认为,当个体的行为或获得的信息对自我统整性造成威胁时就产生失调。所以,选择扩散效应的出现并没有减缓失调,只是恢复了对自我统整性的认知。

    自我肯定模型后来扩展为自我印象保持过程(self-image maintenance process):当负性事件威胁个体信念时,人们通过肯定自我概念中积极、有价值的方面来恢复自我印象(Hoshino-Browne,Zanna,Spencer,Zanna,&Kitayama,2005)。例如,当做了错误的选择并产生威胁感,通过提醒自己一些个人的重要价值来进行自我肯定。因此,失调的程度取决于人们如何理解所做的“非最佳选择”(a less-than-optimal choice)。
, http://www.100md.com
    3.1.3自我标准模型(Self-Standards Model)

    自我一致性模型和自我肯定模型都认为,做出行为应许后,若再以相反的判断标准对行为意义做评价,人们将体验失调。但对于自我认知如何影响了失调,两模型在对行为意义做评价时所采用的自我标准是不同的。

    自我标准模型提出,冲突行为条件下获得的自我标准类型决定了失调动机的基础和自我认知的作用(Stone&Cooper,2001)。通过考察个体用自我标准评价个人行为的社会适应性(或行为所体现的个人品质)的方式以及用自我特征来减缓失调的方式,该模型可以预测失调是以上哪种自我模型下的失调。相对于其他自我模型,自我标准模型能较准确的解释失调过程和失调的减缓。

    3.2基于行为的模型(Action-Based Model)

    3.2.1行为倾向(Action Orientation)
, 百拇医药
    做选择后的状态与行为倾向状态类似:个体均处于正要做某事的模式下。“一旦做了决策,个体就将自己的动机调整到去完成决策并采取有效的行为。行为倾向(或工具性)的心向(mindset)就是通过采取与决策一致的有效行为来合理化自己的决策。并且,处于行为倾向状态(或动机驱进状态)的个体,提高了对决策的执行力”。

    行为倾向与明确行为倾向(unequivocal behaviororientation)在概念上类似。明确行为倾向代表了对不确定行为的应许,担负着行为不当的风险(Harmon-Jones,2008)。但这个风险并不比犹豫或冲突行为所导致的风险更大。因此行为发生时,具有使内心达到一致的协调机制的最大优势是个体不必面对内心的冲突。

    3.2.2行为倾向和选择扩散效应

    Harmon-Jones(2002)指出,做选择后的行为倾向状态等同于失调动机的启动和减少认知矛盾的开始。通过实验方法对做选择所体验到的行为倾向水平进行操作,可以影响认知矛盾减少的水平。被试做选择后,完成心向问卷(行为倾向组要求列出自己表现优秀的七项体育运动;控制组要求列出日常做的七件事),最后让被试再次评价所填写的问卷项目。结果发现行为倾向组表现出更强的选择扩散效应。后续研究操作了不同的行为倾向:思考自己想完成的一个目标并列出如何完成的步骤,由此启动被试的行为倾向。结果发现行为倾向组也表现出更强的选择扩散效应,验证了前面的结论,同时说明行为倾向的启动与决策内容无关。另外,高行为倾向的个体在自由选择范式任务中表现出更强的选择扩散效应,表明行为倾向过程还促进了认知矛盾的减少(Beekmann&Kuhl,1984)。这些研究结论都进一步支持了行为模型。
, 百拇医药
    3.2.3行为模型对失调理论的完善

    Festinger(1957)提出,认知失调是由于认知冲突引起的内心不自在状态。但他没有解释认知失调的发生过程,只是说这个矛盾是激发性的。后来有学者指出,行为是失调过程的重要因素,不存在行为意义的认知矛盾不太可能会激发失调的动机,但仍没做具体的说明。

    行为模型对此做出了解释:感觉和认知指导着行为,认知矛盾可能潜在地妨碍了有效、无冲突的行为,由此唤起失调的负性情绪(Harmon-Jones。2008)。所以,通过获得与行为一致的认知,促使完成有效和无冲突的行为从而减缓失调。该模型还提出了减缓失调的近期和远期行为动机:近期动机是减少失调的负性情绪,远期动机是需要有效和无冲突的行为。

    3.3模型间的比较

    自我一致性模型和自我肯定模型看似很相似,它们都认为任何与自我的矛盾都表现为对自我的威胁,并对很多情境下做了同样的预测,也能解释很多同样的现象(Thibodeau&Aronson,1992)。但是,两模型对导致失调的潜在动机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根据自我一致性模型,高自尊比低自尊矛盾的程度更大,所以高自尊个体将表现出更明显的失调(Aronson,Blanton,&Cooper,1995)。而根据自我肯定模型,低自尊关于自我的积极信息和想法不足以应对失调,因此低自尊个体将表现出更明显的态度改变。并且,与此相关的研究结论也是混淆的(Harmon-Jones,2008)。但已经有研究指出,除非将自我启动到与减缓失调状态接近的水平,自尊对失调的减缓并没有调节作用(Stone,&Cooper,2003)。
, 百拇医药
    据此,较准确的说法可能是:自我模型提出了可能对认知矛盾减少的量和减少的方向有影响的变量,但无法解释认知失调的根本动机。认知失调有两个不同的成分:先是认知问的不一致;再是两矛盾认知导致的负性情绪。行为模型对这两个成分做了区分:认知间的不一致是认知矛盾,负性情绪是失调。同时指出失调过程的潜在动机:个体有矛盾认知时,冲突的认知妨碍了有效的行为,使个体经历失调的负性情绪;失调的负性情绪产生动机,使个体做态度的改变或进行其他可减少认知矛盾的行为。所以,失调过程是行为的适应过程,减少认知矛盾主要是为了促进有效的行为。此外,行为模型还衍生了失调的脑机制研究。Harmon-Jones(2003)发现左侧前额皮层(left frontal codex)涉及失调状态下的动机驱进过程。

    4 选择扩散效应的脑机制

    4.1与失调相关的神经活动

    当失调被唤醒,通过测量皮肤电可以推知失调引起了交感神经的活动(Harmon-Jones,Brehm,Oreenberg,Simon,&Nelson,1996)。同时,失调还, 百拇医药(曹 文 陈 红 高 笑 叶 琳)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