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9年第3期
编号:11775034
灾难给我们的心理留下了什么?(3)
http://www.100md.com 2009年6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9年第3期
     心理创伤导致的脑损伤多表现在右侧半球,此半球参与评估信息的负性情感意义,协调自主神经系统和激素对刺激的反应,尤其是对负性情感的表达和体会起重要的作用。大脑这种偏侧化特点似乎可以解释为何PTSD的患者很难把创伤的情感体验整合到认知结构中。这在童年受虐待的儿童中也可见到,他们常常有语言发展问题,而语言发展与右半球的功能优势有关。但是,脑损害也不仅仅局限于右侧。如研究发现,重新暴露于创伤性情境时,受试者的布罗卡区氧的利用度下降,尤其是左侧,该区的功能之一是负责把个人的体验转换成可交流的语言(李凌江,陈树林,2005)。该区的功能失调可能使患者倾向于把创伤的情绪体验为躯体应激反应而不能进入语言的编码,因此创伤应激障碍患者常常表现为难于把强烈的情绪体验变成言语的概念宣泄出来,大多数的创伤患者几乎都不善表达与创伤有关的体验,更不善宣泄他们的痛苦情绪。

    以上的这些研究表明,创伤心理与不同脑区功能活动失衡、病理性认知和负性情绪有关。创伤心理体验能被重新唤起,但不同于常规的回忆,而会以强烈的情感体验、躯体感觉或深刻的视觉表象等形式重现,如噩梦或闪回(flashback),而且似乎是永久的和无法被未来经验所修正或替代的。由于PTSD患者的记忆的碎片多为感觉性的、无意识的、与情境有关的粗感觉,我们可以推测,PTSD患者的反复出现闯入性的重现创伤体验,可能是皮层(可能是海马)对情绪性记忆的遗忘无法受到其他皮层(杏仁核和前额叶)的有效抑制和调控的表现。创伤心理本质上也许是我们对负性的情绪性事件痛苦体验的记忆,而与创伤有关的“痛苦”记忆的抑制失败或不能控制这些记忆的激活强度可能是创伤后应激反应与PTSD的重要心理学机制。4干预创伤心理应激障碍时需要注意的几占
, http://www.100md.com
    首先,在灾难过后,个体的生存和生活问题能够比较及时和在短期内得到妥善解决,但心理创伤常常无法在短时间内或单纯依靠调动自己的心理能量来恢复。此种情况下,灾难性事件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就会持续发生作用,严重损害当事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由于心理上的创伤相对于身体的创伤来讲,难以像身体上的创伤那样在得到医治后短期内便有明显的改善甚至痊愈。因此,不管是那种形式的干预都应该有持久性的干预计划和措施,逐渐促使遭受创伤个体能够自己独立克服困难,适应生活。

    其次,虽然创伤心理干预可帮助人们加固和重塑心理结构,但需要明白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遭受的灾难和创伤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强烈和深刻的痛苦体验,经历心理创伤者可能长期沉浸在痛苦中的记忆中难以自拔。心理创伤往往在个体主动想要摆脱或遗忘的时候,再次经历创伤情景的情绪与情感体验,进一步巩固了个体对负性情绪性经历和事件的记忆,陷入恶性的循环,变得更加严重,持续性的影响个体对生活的适应和健康发展。因此在运用有些干预方法的时候,要慎重对待暴露创伤心理体验的现象。任何干预方法都难以将创伤性的经历和体验从个体的记忆里彻底消除或清除,比较容易实现的是在干预后使个体的情感或情绪反应处于其可以承受的范围。
, 百拇医药
    第三,一些在地震中受到严重心理创伤的弱势群体,如儿童、青少年,他们承受危机的能力相对较弱,对于这些心理相对不稳定和脆弱的人群,经历灾难时创伤体验和心理阴影就更有可能会影响并伴随他们一生,因此需要针对对象的特殊性制定适合的干预方法。另外,那些在灾后失去依靠和寄托的人群,如失去孩子的那些妇女们,有可能重新孕育孩子,虽然这对弥补他们失去的亲人的痛似乎有用,但他们的创伤经历和心理阴影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也是需要重视的。

    第四,也许灾难性的事件发生时,人们遭受了强烈的刺激,引发强烈的心理反应,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性变化,或者一些脑区受到损害,从而心理和行为表现出病理性变化。因此,有条件的干预可以采用一些脑成像技术来考察其脑功能是否发生变化,从恢复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进行有效干预。

    第五,创伤心理的内容几乎都是负性的情绪或情感体验,与强烈的负性情绪记忆相联系,可以通过情绪调节的方法来进行干预。可由于人们有对负性情绪信息更加敏感的倾向,通过对情绪性事件或经历的认知重评来调节负性情绪和情感体验的干预方法也有可能增加个体的负性评价,导致更加强烈的负性情绪体验和反应,这样反而起消极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第六,对创伤心理的干预还需要明确创伤心理形成的关注点,可以引导、转移、替代创伤个体的心理关注点。这就需要在实施干预方法时找到新的可得性的替代或其他积极事件,使个体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到新的事件上,逐渐减弱和替代对创伤性事件的关注。

    5 小结与展望

    灾难过后,创伤在所难免,不仅有身体上的创伤,还包括心理上的创伤。心理上的创伤影响会更为持久,处理不当会进一步发展成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性的经历给人的心理留下的主要是强烈的负性情绪体验,创伤心理本质上可能是人们对负性的情绪性事件痛苦体验的记忆。对创伤有关的情绪性记忆的抑制失败或负性情感体验不能消退可能是创伤后应激反应,障碍的重要心理学机制;前额叶、杏仁核、海马等与情绪和记忆有关脑区的功能在灾难事件的刺激下可能发生可塑性变化,导致创伤后应激反应及相关障碍。大脑半球偏侧化反应特点也可以为创伤心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对创伤心理的干预需要以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作为参考,以免产生消极的后果。

    目前关于精神应激脑机制的研究大多是以动物作为研究的对象,而在遭遇创伤的人类身上是否也具有一样的机制?为什么灾难发生时人们能够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坚持下来,却在灾难过后还选择放弃生命?为什么会这样?经历创伤的人们又是如何去看、去思索他们经历的巨大灾难?我们忍不住会想:灾难在人们的心理一定留下了什么?而灾难带来的创伤心理的根源、机制是什么呢?这一系列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寻找答案。, 百拇医药(伍泽莲 何媛媛 李 红)
上一页1 2 3